創新不是單一的動作,它包含了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等。在全球經濟處于拐點、國內企業站在轉型升級關鍵點上的當下,企業自身的商業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商業模式創新能將技術潛力轉化為商業潛力
在進入正題前,先讓我們對“商業模式”做一個了解。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愛迪生是第一個發明燈泡的人,其實,翻開有案可查的科技史,我們會發現,在愛迪生之前就已經有人發明出了會亮的燈泡。而且,事實是,愛迪生買下了其他人的專利,在進一步改良后使得燈泡這項發明商業化了。這就是為什么之前的發明者沒有被人們記住,而這項成績卻歸功于愛迪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回到愛迪生那個年代,當時科技上的發明已經不少,比如發電機,但即使愛迪生發明了普通人家都可以使用的燈泡,卻仍走不出尷尬的局面,他們賣不出燈泡,因為普通人家的家里并沒有通電。真正在用電、用燈泡的是極少數人,比如大型企業,要使燈泡普及,非常難。這個時候,愛迪生還帶來了使用燈泡必需的配套設備,比如電表、燈座、開關等等,使得普通老百姓家里也能成功用上燈泡。就是這些東西,組成了一個有效的商業系統。這就是商業模式的一個鼻祖級案例。
談到創新,很多時候,我們想到的是科技創新,其實,還有這么一類創新,它能夠有效把一些技術上的潛力轉化成商業上的潛力。愛迪生被稱為點亮世界的人,而他點亮世界靠的不是他能夠發明燈泡,而是把燈泡這項發明變得人人能用,并且能夠收獲更多價值。
通過添加或減少利益相關者企業能重建商業生態系統
“商業模式”和“企業競爭理論”非常容易混淆。兩者的差異在哪里?
企業競爭理論處理的是企業跟企業之間的關系,它的思考邏輯是向內的,它有一個理論基礎:當企業希望得到更好的表現、得到更好的優勢地位的時候,它需要去調整自己,從內部建立起競爭優勢,從而贏得競爭。但這個理論有兩個明顯的缺失。第一個缺失是當企業和對手的體量差距非常大的時候,什么樣的競爭策略都幫不了它;第二個缺失是競爭策略,企業覺得內因決定外因,只要改變自己,做了自身競爭優勢的調整,就能取得想要的市場結果,很遺憾的是,企業不是孤立的,它也生存在一個大環境里。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一部分取決于企業自身,還有相當一部分取決于它的生態環境。
插播一個故事,在百慕大地區有一種很常見的鳥——圓尾鹱,它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生存條件:吃莎草,住香柏樹。然而,歐美人來到百慕大地區后,帶來了一種新的生物“陸地蟹”,也喜歡吃莎草,而且專吃草根,陸地蟹的到來使得莎草大量減少,圓尾鹱的食物告急。另一方面,圓尾鹱筑巢在香柏樹上,但香柏樹被人類大量砍伐掉了,圓尾鹱在短時間內沒地方住。這個時候,一位生物學家配了人工飼料,在水邊造了人工鳥巢,圓尾鹱沒有死絕,但也不復往日繁榮。設想一下,如果圓尾鹱就是一家企業,隨著環境的變化,這家企業從盛到衰,如果管理人員提出,草不能吃就吃點別的、樹不能住就換個地方,但企業不信,最后它就會死。此時,有人會說,這是企業活該,因為它不懂得與時俱進。但是,企業和生物一樣,都有基因,所有企業的變革一定要和自己的基因息息相關,只有緊緊依托基因的變革才可能成功。
故事還沒講完,這位生物學家覺得,人工飼料、人工鳥巢都不行,那么就恢復它原來的環境,于是大量播種莎草、種植香柏樹,可都失敗了。莎草種得越多,陸地蟹也變得越多,草根本輪不到鳥來吃,而樹長得很慢,百慕大地區臺風又多,樹沒長大就被刮沒了。正如我們有時候希望恢復企業原來所處的環境,其實是回不去的。后來,這位生物學家引入了兩種新物種:一是夜鷺,它喜歡吃陸地蟹,所以它的引入使陸地蟹急劇減少,莎草開始大量生長;又引入了大量木麻黃,這種植物能幫香柏樹抵擋臺風,于是香柏樹也長起來了。沒過幾年,整個地區的生態又恢復了平衡。如今,在百慕大地區,圓尾鹱隨處可見。把圓尾鹱當做一家企業,這家企業重新走上發展軌道是因為什么發生了改變?是環境。只是這家企業自身改變無法塑造環境,需要通過其他途徑。對企業而言,添加或者減少利益相關者的方式能夠重新構建周圍的商業生態系統。一家企業的經營質量不僅取決于企業自身,還取決于周圍的生態系統。當然,最簡單的生態系統是由上下游構成的,這樣的生態系統很脆弱。因此,對商業模式有一個定義,商業模式就是企業與合作者、客戶細分群體形成的,以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網絡體系。
著名商業模式設計專家李江濤教授《商業模式實戰訓練營》第十期報名開始啦!!課程內容:1、完整介紹商業模式理論體系和最新的研究成果;2、學習、剖析最新的商業模式案例3、輔導學員設計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4、教會學員從投融資者的角度完善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設計;5、每位學員項目分享與指導。報名咨詢:劉老師1381113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