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打造消費“節”點
消費者總在找理由消費,以前的消費理由是傳統生活文化賦予的。今天,互聯網卻可以創造更多的消費文化。甚至,,消費者希望一年365天每天都是星期天,過一種大家都認同的節,成為中國消費者的自我放松的重要理由。
消費節點正在被消費時點所替代,一個品牌要想形成消費的群體擴散,就需要結合消費者需求,打造出消費“時點”,引發行動。例如,阿里巴巴把“雙11”打造成了“網絡購物節”,本來生活把“717”變成了“回家吃飯節”……忙碌的社會,消費者需要理由放松,也需要理由消費。365天的時點,都可以引發消費者的集體行為,猶如“地球關燈一小時”一樣,如果一個品牌希望占領行業的高地,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節點經濟”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六、體驗消費
影響人們選擇消費場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費,而是新的場所和文化空間。電子商務減少了人們去線下很多零售場所的次數,而傳統的消費場所應對互聯網的沖擊,體驗和娛樂成為核心。所有的渠道都需要打破僅僅是純粹的交易和消費渠道的概念,而是要打造新的生活方式體驗場,即便是一個餐廳、或者是一個快餐店,也要思考如何從交易經濟到體驗經濟的轉型。
引進新的多媒體技術,以及形成文化主題等等,消費場所和消費空間要改變人們對于傳統消費模式的想象,娛樂和享受型需求成為制造新體驗場的核心,新體驗場也讓很多空間都可以有機會成為生活方式的標志性場所。
七、流動的品牌
品牌要流行,需要的是信息流動。流動的品牌不僅僅是單方面的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而是要讓品牌信息可以被更多的人主動去傳遞,因此,承載有意義的、有趣味性的品牌內容成為品牌打造的重要工作,讓品牌內容在不同的媒體平臺和消費族群中都能得以流動和傳播,成為所有的品牌都要去思考的。
流動的品牌就如同水和空氣一樣,而創造一切好的內容是讓品牌流動的核心。“流動性”則是讓品牌更有活力。
牛仔褲品牌Levi"s,一直以性感魅惑吸引很多消費者,但是年輕人群的不斷更迭,使得這個品牌的知名度越來越低,現在50歲以上的消費者成為該品牌的最大購買人群,消費人群的老化,對品牌無疑是個危險的信號。于是,Levi’s在全球發起了“Livein Levi’s”#活出趣#的網絡營銷活動,讓所有人用視頻等方式來曬出自己穿牛仔褲的狀態,旨在鼓勵消費者在網上講述他們自己的Levi’s故事:“穿上它,挑戰它,折磨它,分享它”,想告訴消費者的是,穿上Levi’s,你可以去做任何事,只要別無所事事。這不僅是一種存在感的傳播,也在說明品牌應該如何流動于消費者的生活。
八、娛樂營銷
所有行業都將是娛樂業,嚴肅冰冷不再受到大多數消費者的喜歡,因此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要賦予消費者心理的愉悅和滿足感。
80、90后已經成為中國消費主力,他們對于參與感的要求加劇,商業要融入娛樂的元素,才能打動年輕人,營銷同時也是“秀場”。
影視、音樂、文學、游戲等文化資源和平臺,都可以成為娛樂互動營銷結合的資源,對于娛樂資源的開發,將明星資源和娛樂資源內容化和整合化,將一個短期的娛樂事件放大、深化、拉長,才能讓娛樂效應放大和影響深遠。
在互聯網時代,品牌已經不再是那個冰冷的、高高在上的,僅僅是搭乘娛樂媒體平臺出現的形象,而是有親和力,有內容的,有能夠讓更多的消費者關注的人格化的載體。
藍翔技校走紅正是因為:“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這句話在網絡中病毒式的傳播,而仔細分析會發現,他們的營銷手法多樣,從電視到微博,從電影到段子,關于藍翔的段子帶些自黑、惡搞,又不失幽默,總之娛樂性十足,讓網民自愿提供傳播渠道。
總結:2015年,科技的生活化、人文化,消費的精致化、生活形態的細分化會進一步加劇,關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與協同的效率會繼續提升,商業模式的變革將會越來越多,也將會更加關注中小創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