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新常態”,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更考驗企業的“平常心”和“定力”,商業模式亟需創新,不能走模仿和粗放的老路。因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會更加理性,營銷也將告別“爆發式”及“井噴”式增長的狀態。在“新常態”經濟下,預測企業會有以下十種趨勢:
一、跨界
小米做了手機,做了電視,做了農業,還要做汽車、智能家居。在這新經濟時代,行業邊界正在被不斷打破,能夠做出規模的商業模式都是在跨界經營。跨界的大潮不可阻擋。
跨界經營順應了人的需求,在信息經濟下的基于時間和空間、基于興趣、基于內容的聚合,正在改變傳統和單一的商業模式。
二、品質消費
消費者要的不是更多,而是更簡,消費者要的不是看得見的符號,而是摸得到的精致。
隨著消費者獲得信息的多元化,消費者開始對符號消費進行重新的認識和反思,他們在追求產品價格的同時,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安全性和產品質量;在消費“品牌”的同時,開始注重對消費體驗、品牌文化和內涵的多元化追求;在追求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開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實;在解決實際需求的同時,開始注重在各方面對生活品質的提升。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要考慮一下能不能推出一款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而不是像某兩個品牌那樣,你推出新款“冰糖雪梨”,我也推出“冰糖雪梨”,你推出“老壇酸菜”,我也推出“老壇酸菜”。
三、挖掘小城市的市場創新
2014年11月19日-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浙江烏鎮召開,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科技社群和民間社群的互聯網領軍人物等近1000余人出席了此次互聯網大會。這個大會讓古鎮與互聯網的統一融合,讓烏鎮有了新的定義—“不管你是哪種身份,來自何方,都可以在烏鎮找到合適的地方。”
過去中國的城市都在追求大而全,造就大城市的運動讓城市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現在微小的差異和獨特性將讓很多中小城市散發魅力,在眾多商家巨大把大城市能開發的市場都開發掉之后,進軍三四線小城市的商業模式會逐漸成為潮流。這也符合加快城鎮化的節奏,而且大批“北上廣”上班族正在考慮回鄉創業。
四、瞅準時機建立供大家交流的平臺
我們的空間越來越有限,住房越來越小,車位越來越少。很多產品,你并不一定需要再100%的擁有,你只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使用,如果能便捷的使用,“擁有權”其實不再重要。
通過手機應用租車,通過短租網將空余的房屋臨時租給旅行者在將孩子不需要的玩具放在網上與人交換……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在共享中完成,個體間直接交換的系統,在任何時間均可實現。而互聯網將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們連接起來,消費者通過上網進行消費或者交換,享用更加便利、舒適、快捷和實惠的商品與服務。易到用車、嘀嘀打車……租車行業率先掀起創新,下一個行業是什么呢?
因此,如何建立一個便利的入口和平臺,讓消費者可以結合新的技術和大數據等平臺,共享人們愿意分享的東西,將是新一輪的創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