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產業環境的日益動態化和顧客需求的日趨個性化,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模式逐漸形成。它認為,無論是增強企業自身能力,還是拓展市場,都必須以顧客為中心,創造顧客感興趣的新價值。研究顧客需求和滿足顧客需要是企業戰略的出發點。戰略始于顧客,顧客決定產品。正如艾德里安斯萊伍克茲基所言,戰略的本質就是向顧客提供價值。基于這樣的認識,企業管理者們逐漸形成了企業要想取得成功就應該以顧客為中心,盡最大努力維系顧客或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反應顧客的價值、奉顧客為上帝的思維模式。
總的來說,以上幾種思維模式都有其進步的、值得肯定的一面,同時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以顧客為本的戰略思維模式,它把顧客看作是企業的一部分,把發現、引導甚至創造顧客需求、滿足顧客需要、維系顧客關系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重點。在一個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高度細分的動態環境中,將顧客價值作為競爭的基點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種由外而內的戰略思路可能會導致企業盲目地適應顧客需要,從而導致內部資源和能力的浪費。所以,領導者要全面地、辯證地看待每一種戰略思維模式。
其實,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第一種戰略思維模式其實是企業的一種內部戰略,或者叫自我戰略,主要解決創業初期怎么辦的問題;企業大了就要研究競爭戰略,研究怎樣壯大自己,超過別人;企業再大了要研究顧客戰略,怎么服務好顧客,促使企業長遠發展。現在我們很多企業和企業領導者還停留在第一階段,有一部分人停留在第二階段,很多人到不了第三個階段,就是服務好顧客讓天下擁護的階段。不過,能從管理好自己的企業,到管理好自己所在的行業,也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