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后,三大運營商都面對著巨大的營銷壓力。新聯通、新電信都想在移動客戶這塊蛋糕上面分一杯羹吃,二家懷揣WCDMA、CDMA2000的優勢網絡,在客戶市場上也待大展拳腳。
以廣東電信為例,2010年在營銷渠道以及營銷資源整合上面,相關部門下足了功夫,大有與移動火拚的架勢。3G牌照發放這前,中國電信的主要優勢在寬帶、固話上面,而在移動電話身上可謂“零經驗”。自去年以來,中電信就一直醞釀進入移動市場的相關策略,C網的加入,與之前的優勢固網相補充,增益不少。
新電信能帶給客戶哪些價值?客戶為什么要選擇電信的網絡和號碼?
綜觀廣州電信的各種營銷政策,大多是在利用之前的優勢,把移動電話與固網相捆綁,新入網客戶給予一定數量的話機補貼等等,就二個關鍵字“捆綁”。幾乎所有的套餐都會提到“移動電話、寬帶、固話”,看來電信是很希望從老客戶身上大賺一筆。比如,筆者家里的寬帶,就被捆綁上了一臺固定電話,一臺手機(相當于送的),一部寬帶。一年將至,當我去營業廳問到還有哪些優惠的時候,營業員很開心的告訴我,還可以再多加一部手機,這樣才有優惠,如此下去,不出幾年,我就可以賣手機了
。這是一個悲慘的事實,不知道營銷政策設置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類似的因素,客戶幾乎沒有辦法選擇其它的可能,也就是說被框定在一種讓人不舒服的未來之中。
在營業廳里,向前臺營業員咨詢相關業務。問到“你們電信和移動相比有什么優勢”,可能是這個問題有些躇不及防,營業員過十幾秒才給出一個答案:“便宜”,過一分鐘又說“沒輻射”。營業員說的沒有錯,可是這樣的回答,會使客戶的認識局限在價格比較之中。也就意味著,如果哪天有更便宜的套餐,我會流失。僅是便宜,可替代價值太強。訪談的過程中,領導們認為的優勢與前臺所述相去甚遠。他們希望客戶能看到的是手機終端的優勢,業務的優勢以及網絡的優勢。而再問到具體細項,領導也說不清楚,他們希望基層員工實踐中可以發現這些優勢。不過,很不幸,這種價值理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傳達。
調研中我們發現,在電信的宣傳以及營銷推廣中,并沒有一個統一的、一致的價值體現,傳遞給客戶的更多是品牌一致性,如幾乎所有套餐里面都有“3G”“E”“天翼”等,至于對普通客戶有哪些不可替代的好處,并不明顯。當然,對于很多客戶來說,也存在一個風險,差不多的名字中代表不同的套餐或業務,極易混淆,摸不到頭腦,很難對不同客戶群體進行區格與分類。這個方面不妨借鑒一個移動的“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大眾聯想都為不同的客戶設置了不同的形象,比如,周杰倫、葛優,鮮明的特點,也起到了為不同客戶分類的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