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學家不一定懂得領導知識,但一個領導者則一定要懂得心理知識。只有掌握了心理知識,把握住了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活動態勢,具備了相應的心理影響力,才能對被領導者實施有效的影響,才能進行有效的領導,才能表現出成熟的領導藝術。如果領導者本身不具有足夠的心理影響力,即便是具有外部賦予的足夠大的權力,也不會實現真正有效的領導。大凡成功的領導者必是心理學高手。
羅斯福1932年競選總統獲勝。他執政初期,全國1700多萬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的生計主要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組織的幫助和施舍,生活艱難,政府壓力很大。在解決這一復雜的社會問題時,羅斯福獨具慧眼,洞悉人心,不只減輕了政府的壓力,而且使那些失業者在取得勞動收入的同時也獲得了尊嚴,得到了精神滿足。
羅斯福新政的第一項措施,就是促請國會通過了“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該“計劃”專門吸收身強力壯的失業人員,從事植樹護林、水土保持、道路建筑、開辟森林防火線和設置森林瞭望塔等。第一批招募了25萬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個營地勞動。到1941年美國全面參加二戰前的近10年期間,全國先后有200多萬青年參加了造林。經過艱苦努力,他們開辟了740多萬英畝國有林帶和大量國有森林公園。當時,平均每人每期勞作約為9個月,政府資金除用于植樹造林、公共工程外,以工資發放給造林人員。造林人員的所得,既緩解了家庭困難,又提高了社會的購買力和消費水平。
羅斯福推行“以工代賑”大搞生態建設、興辦公共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擴大了就業和內需,調節了國民收入的分配,促進了經濟發展,而且還使那些游蕩在城里無所事事而又內心焦慮的人,有事情做,讓他們養成了工作習慣,獲得了尊嚴,當失業者得以通過工作養家糊口時,他們的人格會比等待救濟的人要高尚得多,而事后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時還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確實如此,那些昔日的建設者們,在多年后到森林和風景勝地游覽時,會很熟悉和親切地走在那些山徑和小道上,因為那是他們年輕時代鋪設的“青春之路”。而他們的子孫游玩的公園里的游樂設施,許多也是他們的勞動成果。
對于許多領導人來說,他們的目光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給面包、施以救濟是他們常用的手法,但遺憾的是,他們不能深入失業者的內心,不能滿足失業者的精神需求,不能像羅斯福那樣給失業者以慰問“加餐”。這種慰問,既包括精神的尊重,也包括生活中的充實,而這一切,都是困難中的人們所期待和矚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