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的悖論
如今你現在要問起企業經營者們一個這樣的問題:企業的最昂貴的資源是什么?他們似乎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人。人是企業最寶貴,也是最昂貴的資源。當然,在10年前這樣時髦的回答是幾乎沒有的。然而,在現實中,你又不難發現,很多的企業可以花大把的錢來維護機器設備,卻對最昂貴資源的維護(培訓)卻是省之又省。那么多的公司花費如此少的時間和精力來培訓他們最昂貴的資源,這不令人感到奇怪嗎?
這的確是企業培訓中的一大悖論。在現實企業中,不少企業也真有這樣的教訓,一方面為了提高員工素質,投入大量資金、時間和精力,對員工進行培訓開發;一方面這些員工卻仿佛絲毫不領情,他們素質提高了,反而最后卻不是跳槽就是另起爐灶,企業反而打造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山西就有一家這樣的企業,為了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和制造工藝,企業花巨資派一些員工到國外進行培訓學習,這些員工學成返回企業后,干了兩三年,卻都不念舊情,紛紛跳槽而去,結果最后這家企業連正常地生產也無法得到保證。
“如果我培訓員工他們就會去其他公司”,如此種種,往往就成了國內許多企業不對員工進行培訓的正當理由。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信息化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現代企業的競爭已在從產品的競爭演變為人的競爭。培訓員工,贏得競爭,摩托羅拉、IBM等公司已樹立了這樣的典范。當然,如果培訓員工,他們也許會想到更好的地方去工作,在許多行業,這都是一個現實問題。比如,在IT行業,一般一個人在一個公司呆的工作時間平均在2~4年間。即便是這2~4年時間,企業也應該讓這些員工從工作期間的培訓中得到好處,如果不是這樣,也許他們還呆不了如此的時間。如果不堅持不斷培訓,你的企業也會走上如同上述那家山西企業一樣的結局。上述那家山西企業如果能堅持繼續培訓,讓學成員工培訓出其他員工來,可能結果會是大相徑庭。而且,培訓應納入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中,員工培訓后,技能提高了,應該給予他們更好的職位、待遇和發展空間,重新進行工作定位,他們又怎么會走呢?人往高出走,這本就是常理,企業以此而因噎廢食,不進行員工培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會死路一條。
因此,你不可能把員工禁錮在公司,但如果你對他們進行培訓,真誠的與他們交流,并使他們感覺受到了尊重,他們就不會想離開你。你可能認為,管理生產、銷售、財務已經很忙了,沒有時間考慮培訓的問題,但實際上,你最重要的工作卻應該是使員工想留下來。“你越培訓員工,他們就越能出業績,業績越好,他們就越想留下來。”一位西方成功企業的老板如是說。
來源:IT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