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從懂事那天起就從未有過什么“遠大理想”——我學習不好,而在我們那地方,只有通過讀書才可能走出去。
但是即便如此,偶爾做做夢我還是有過的。比如小學五年級,我們剛剛開始學地理。講到法國時,我被課本上關于巴黎的圖片打動了,那一刻我在想:長大了我要到巴黎去。后來,我就東拼西湊地找來了許多有關巴黎的圖片,不管吃飯睡覺,我都不會讓這些寶貝遠離我。
秋收季節,父母都忙,所以便要由我這個10來歲的毛孩子生火做飯。由于看那些寶貝圖片太入迷了,灶坑里的火熄滅了我都不知道。當我有所察覺時,父親已經滿臉怒氣地站在我身邊了。我剛想逃,便被父親拽住了胳膊,緊接著“嘶”的一聲,我的寶貝便都成了兩半,隨后它們便都在灶膛里發出了紅色的火苗。
我當時心疼得哇哇大哭,父親卻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看什么看,就你這副德行,一輩子也甭想出國!”自打那時,我便記住了這句話,并發誓一定要到巴黎去。
今天,我坐在香榭麗舍大街上的一家咖啡館里給父親寫信,滿心感激地告訴他:謝謝您當年的那一巴掌,是您把我打到了我夢想中的巴黎。
夢想是一個人進步的原動力,它不但能使我們活在希望中,還能不斷挖掘我們自身的潛力,使我們一直保持向前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