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壇七蓋】
●典出:清代胡雪巖名言:“八個壇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做生意。”胡雪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本運營商人。他用10萬兩銀子的貨,在生絲行和洋行之間巧與斡旋,輕松做成了100萬兩銀子的生意。
●案例
24.正選案例:海鑫集團超常速擴張。
海鑫的成長史用“飛躍”形容并不過分,據統計,從1993年9月海鑫鋼鐵公司建成之后,至2001年年底的8年,海鑫的總資產也增長了34.7倍。李海倉在2002年的一次經驗介紹會上,把“資本運營”當作海鑫超常速發展的首要因素。具體表現為兩點:
①把有限的存量資本無限地發揮。李海倉舉例說:“海鑫在有2000萬資產時,想上8000萬的固定資產項目;在資產有2億時,上4億的項目。
②在預期收益上大做文章,將預期收益資本化,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
設若李海倉沒有遇害,海鑫的帝國式擴張力量和速度不知仍將怎么延伸。
●未來啟示
七壇八蓋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不同植株資本之間的雜交產物,是袁隆平科學成果在資本市場的原理式應用(如果歷史不反對由后往前假設)。它的本質是利用規則的邊緣或罅隙取得自身的資本收益,而這種資本收益,本來就來自于一種彈性增量,即把餅做得更大的空間,而不是在原餅中靠擠壓別人份額而擴大自己。
當張海等擅長資本運作的財富英雄游弋于經濟領域并受到追捧時,至少說明中國企業界與全球市場經濟的軌道更加咬合。這中間可能出現資本掮客、騙子和形形色色的獵手,可能出現錢權交易,財富轉移、再分配,國家和納稅人資產遭受巨大損失的案例,但是,這正說明我們為市場經濟“保駕護航”的社會配套體系需要同步健全,至少也該快步趕上的道理。
既然這樣,中小企業通過IPO或借殼融資求得發展,與大企業通過戰略重組、兼并滾動式發展,實際上舉的都是一張“速度”牌。轉得快,好世界。銀行、股市、保險業都越來越以“企業”本色參與商業生態鏈,彼此磨合出新的游戲規則,共同謀求資本在各個鏈條上的增值。這也就是“八壇七蓋”手段在新時期的一種給出的一道并不難的考題:讓資本活起來,跑起來,而不是沉淀、風化。
——轉摘自《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