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雷家掌管"存式"房長達二百余年,雷家雖然8代在朝為“掌案”,但這個職務可不是世襲的,每一代的雷家建筑師,都是通過自己的多年的努力,才坐到那個“寶座”上去的。他們參與設計的建筑物除皇宮外,還有四園:圓明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三山;三海;二陵。
其中也有關于雷家的避暑山莊擴建風水勘測記載以及清東陵風水勘測記載。
1、雷發達
雷發達(1619年-1693年),字明所,南康府建昌縣梅棠鄉新莊(今江西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人。歸葬金陵。他是清初宮廷“樣式房”的掌案(總設計師),世稱“樣式雷”。
清代初年,雷發達與堂兄雷發宣,因以建筑工藝見長,應募赴北京修建皇室宮殿。雷發達年70解役,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工程營造錄》等著作。
2、雷金玉
雷金玉,雷發達長子。長大后,就到宮中投充了包衣旗,他踏踏實實地從底層做起,后來終于有機會參加了康熙中葉修建暢春園的工程。
作為一般的工人師傅,他一直忙碌在施工現場。這一天,暢春園正殿該上梁了,但是脊檁就是落不下位來,更急人的是,皇上還就在現場視察呢。一起干活的人都知道雷金玉手巧,就讓他換上官員的服裝,揣上斧子,結果,他上去幾下子就讓大檁落下位來。皇上一看很高興,就上前問他的話,他也對答如流,皇上自然很喜歡這個手巧又機靈的工匠,當時就封他為內務府欽工處掌班,賞七品官,領七品的賞。
就在雷氏家族的第二代——雷金玉獲得了極大的榮譽之后不久,不但他自己一命歸西了,最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他的家族,也將面臨著步入與建筑這一行徹底訣別的境地。
3、雷聲澂
雷金玉死的時候,他最小的兒子才生下來三天,名字叫做雷聲澂。他的母親張氏是雷金玉的第六房太太。雷金玉死后,他的龐大的親族都陪他的靈柩一起回到了南京,誰也沒有想到,惟獨六太太堅持一個人帶著孩子留在北京。
張氏母子在北京的生活十分清苦,但是張氏是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她堅忍地領著孩子,一邊過著清貧的日子,一邊對孩子進行著嚴格的教育。在雷金玉死后、雷聲澂長大的20多年的時間里,皇宮樣式房里沒有雷家的“一兵一卒”,很多建筑業里的人,也都以為雷家人從此與皇家建筑分手了。所以,過去與雷金玉共事并在他手下的人,一時間就開始了對“樣式房掌案”這個職位的爭奪。
雷聲澂的成長過程是艱難的。一沒有父親的親自教導,二是稍長一點后在樣式房工作時還要受到無形的制約,但是他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天賦,逐漸的他的手藝也是“鶴立雞群”。但是,樣式房掌案的職位一直爭奪得很激烈,雖經多年的努力,雷聲澂始終也沒能拿回這個職位。
4、雷家璽
雷家璽,字國賢,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于道光五年(1825)。雷聲征次子。他與長兄雷家瑋(1758—1845),字席珍,三弟雷家瑞(1770—1830),三兄弟供職工部樣式房,家璽是三兄弟中的翹楚,先后承辦乾隆、嘉慶兩朝的營造業,操辦寧壽宮花園工程、設計嘉慶陵寢工程、籌辦乾隆八十大壽慶典由圓明園至皇宮沿路點景樓臺的設計與營造工程以及宮中年例彩燈、西廠焰火等設計與實施,嘉慶年間又成建了圓明園綺春園建設工程以及同樂園戲樓的改建、含經堂戲樓的添建、長春園如園的改建工程。此時形成第四代樣式雷最為強大陣容。雷家璽去世后,安葬于海淀巨山祖塋。
避暑山莊的擴建風水考量
避暑山莊的擴建工程中,雷家璽在看到了承德的山水以后,他要周密統籌這些山水景物的曲直、高下、大小、遠近、離和、主從、虛實等空間效果,按照風水學所提倡的“返顧有情”、“左崇而右實,左勝而右殷”等原則,確定龍脈與砂山的山向,構成中軸線,再因勢隨形地配置各種建筑和組群序列。
在動手繪圖之前,雷家璽要到現場丈量地勢規模,有了準確的數字后,再回去繪出《風水地勢丈尺圖》、《山向定點穴圖》等畫樣,在此基礎上,將勘測成果精工繪制、貼上標簽具體說明,然后交給皇上御覽
5、雷景修
雷景修,字先文,號白璧,生于嘉慶八年(1803),卒于同治五年(1866)。雷家璽第三子。景修16歲開始便隨身家璽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傳世技藝,正當他勤奮學習造業技之時,父親猝然去世,家璽擔心景修難盛重任,留下遺言,將掌案名目移交郭九承辦。景修知道父親心意,兢兢業業盡心竭力,深通營造技藝,終于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憑借著自己豐富的建筑經驗和卓越的才能,爭回了祖傳樣式房掌案之職。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焚毀西郊的三山五園,樣式房工作停止,雷景修雖身懷絕技,沒有用武之地,主要參與清西陵、慕東陵、圓明園工程。雷景修除了兢兢業業、克勤職守以外,聚集了樣式雷圖檔裝滿了三間房屋,樣式雷圖檔之所以流傳至今日,雷景修功不可沒。
6、雷思起
雷思起,號禹門,生道光六年(1826),卒于光緒二年(1876)。景修三子。雷思起繼承祖業,執掌樣式房,承擔起設計營造咸豐清東陵定陵的任務,因建陵有功,以監生欽賞鹽場大使,為五品職銜。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圓明園,雷思起與其子雷廷昌因進呈所設計的園庭工程圖樣得蒙皇帝召見5次。雷思起與子雷廷昌還參與惠陵、盛京永陵、三海工程。
7、雷廷昌
雷廷昌,字輔臣,又字恩綬,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雷思起長子。雷廷昌隨父參加定陵、重修圓明園等工程,獨立承擔設計營造同治惠陵、慈安、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光緒帝的崇陵等項大型陵寢工程以及頤和園、西苑、慈禧太后六旬萬壽盛典工程。同治十二年被賞布政司職銜。與此同時,普祥、普陀兩大工程方起,其后的三海、萬壽山慶典工程接踵而至,樣式房此時生意興盛,樣式雷也于雷思起雷廷昌父子兩代聞名遐邇,地位更加顯赫。
8、雷獻彩
雷獻彩,字霞峰光緒三年——不詳(1877——不詳)。雷獻光、雷獻瑞、雷獻春、雷獻華兄弟參與圓明園、普陀峪定東陵重建、頤和園、西苑、崇陵、攝政王府、北京正陽門的工程等。
-------------陳益峰老師咨詢QQ:2677304662--------
咨詢電話、1355249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