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營者都知道:我們要跟別人競爭,就要比人家有創意。將來企業的勝敗,就是由企業學習的速度快慢來決定,如果人員學習能力強和速度快,這家企業一定比其它公司強,也才可以永續經營下去。培訓是企業持續競爭力的“發動機”,這一理念漸成共識。當今名列世界500強的絕大部分企業都對其人員的內部培訓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企業為培養人才所花的費用已達到了企業總銷售額的10%,為培訓所花費的人力成本也已占到了企業總人力投入的10%。例如,美國惠普公司規定:公司幾萬名員工每周至少要有20個小時用于學習業務知識。
2000年初,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曾作出一項決定:公司將陸續為其全球36萬名雇員配置家用電腦、彩色打印機,并每人每月增發5美元的無限制上網費。員工可以將設備搬回自己家中使用而不受公司的任何監督和限制。三年后,所有硬件系統的產權即歸員工個人所有。有人為福特公司的這一決定算了一筆賬:如若福特公司在一年內為所有員工配齊家用電腦的話,即便不計上網費,單硬件系統,36萬名雇員就要花占其1999年全年利潤72億美元的6%。
為何福特公司的老板如此舍得在雇員身上花錢?公司主席比爾·福特解釋說:“所有想在下一世紀大顯身手的公司或個人,無一例外地都需掌握上網技術和相關技能,這就是出臺該計劃的緣故。”其實,福特公司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正是該公司敏銳和前瞻性的觀念,才使其在近一個世紀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只有創業,沒有守業。”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媒體上說:在組織內不論是元老還是年輕人,真正對員工的關懷不是表現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讓他們有競爭力。的確,讓員工有競爭力,企業才能賺錢把利潤回饋給員工。然而,如何讓他們有競爭力呢?我認為就是學習。因為學習就是最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