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一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當可有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一個名為“鎮竿”的小點,那里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當有一個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頓下三五千人口……”這就是蒙有一層神秘面紗的古城鳳凰。
地因人傳,人杰而地靈。文學巨匠沈從文一曲《邊城》,將他魂牽夢縈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蕩氣回腸,也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沱江畔、吊腳樓、土家人……去過鳳凰古城的朋友,都說那里很美,適合釋放心情,適合秉燭夜讀,適合泛舟江上,適合雨中漫步,適合煮酒論詩,更適合邂逅美麗。于是,鳳凰古城就成為我夢想中最想到達的地方。
然而,“鳳凰古城收費”風波卻讓我對這個地方有了些許芥蒂,不是因為地方,而是因為人,或者說是這個地方的管理者和經營者。
在這個“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動靈魂還難”的時代,在我看來,任何事情的出現都不是什么奇怪的,只是這次“鳳凰古城收費”更像一出“雷人雷語雷事”大集結的鬧劇:從鳳凰縣副縣長的“過段時間看,人們不在乎門票的多少”,到鳳凰古城經營方“我們錯就錯在一開始沒有收費”,到鳳凰縣工商局局長“你曉得我們是一條船上的”,再到鳳凰古城景區居民帶女友回家見父母卻被要求“買票進城”……大有不把人“雷焦”決不罷休的架勢。
雖然官方一直打著“為規范景區管理,為鳳凰旅游的長遠著想”的旗號,但其“雷人雷語”折射的是地方政府對其他相關利益群體的忽視,甚至漠視。
為什么這么說?與過去一些景區自身提價不同,此次鳳凰古城門票調價的主要推動者是當地政府,而非景區經營者。更讓我們意外的是,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當我們一直以為鳳凰古城收費是純粹的政府行為時,當地政府只是二股東,而大股東則是一家私企。
據報道,鳳凰新組建的景區管理服務公司,是由商人葉文智經營的鳳凰古城公司、南華山公司、鄉村游公司與政府組合,組建鳳凰古城景區管理服務公司,由新公司統一對景區景點實施門票銷售及營銷、服務等。其中,政府以土地入股49%,葉文智占股51%。
看到了這樣的一個股權結構,相信很多人都心下廓然——鳳凰古城收費不過是一場“公私合謀”。
在這場“公私合謀”中,鳳凰官方因為追求自身利益,就不可能堅守政府自身的職能定位。按照葉文智的說法,在新組建的景區管理服務公司對外統一銷售的148元門票中,政府將提走40%,即使按照230萬游客的數量,政府收入部分也將提升至1.2億元。
這樣,當地政府既是公共管理者,又是一個公司的股東,公司所取得的利益究竟是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當地政府在這里面的角色究竟是什么?是以股東的身份,還是以當地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來做這個事?
而鳳凰當地政府的最新回應卻是,148元的門票,政府沒有分成。這種相互矛盾的說話,至少證明了一點:要么是葉文智在說謊,要么鳳凰當地政府在說謊。如果鳳凰當地政府的說法是真的,我只能說,做鳳凰古城景區管理服務公司太舒服了!持有49%的股份,卻不從收益中分成,鳳凰當地政府要么太無私,要么太傻,要么就涉嫌化公為私、利益輸送。
雖然當地政府一直強調,他們并非替企業賺錢,而是從游客利益出發,整頓規范旅游市場。并且一直在為一筆錢發愁——古城保護和旅游配套設施建設費。但我們看到的是,葉文智說,此前他收的148元門票中,約30%作為稅金和經營權轉讓費交給政府。但專門用于古城保護和旅游配套的錢,是“0”。 另據了解,鳳凰縣地稅局每年的稅收也在增長,2011年過億,2012年達到1.69億。葉文智認為,目前在鳳凰古城經營的商戶,每年光跑漏掉的稅收至少在8000萬以上。
如果地方政府能拿“30%作為稅金和經營權轉讓費”挪過來,如果地方政府加大稅收征管工作,那每年幾千萬的古城保護和旅游配套設施建設費還成為問題嗎?
旅游業是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地方政府制定政策,不能不顧及這個利益鏈條上的其他成員。
自從鳳凰宣布古城收費以來,輿論反對之聲不絕于耳,正式收費的第二天就有鳳凰的商鋪業主們關門抗議。雖然鳳凰縣委宣傳部回應稱,這是一起擾亂景區秩序的治安案件,已依法處置。“商鋪關門系無證導游利益受損,邀約其他商家關門而導致。”但是,你信嗎?如果商鋪業主們的利益沒有受損,無證導游何以有這么大的能量“邀約其他商家關門”?
鳳凰古城是一個公共空間,絕非一個“文化名勝”這么簡單。對于這樣一個公共空間,關起門來進行收費,很顯然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對于鳳凰的居民而言,此前的生活秩序是建立在不收費的基礎上,突然加入收費因素,正常的生活徹底被打亂。
鳳凰古城若告別免票時代,游客喪失了選擇權,城內從事旅游業的普通民眾卻要冒著極大的風險,而地方政府卻由此端上了一只旱澇保收的金飯碗。
然而,民聲不可不聽。當鳳凰古城客棧預訂量環比下降50%的時候,當客棧老板感嘆“往年此時正是旅游旺季,但現在游客持續減少,生意大不如前”的時候,當商戶老板“打算干完就回老家”的時候,鳳凰地方政府和經營者真的應該認真地面對和思考這個問題了。如果游客不買賬,商家不滿意,政府即便是賺了一點門票錢,可景區冷了,商家走了,就等于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對于私企來說,與政府合作而圈占古城收費,或許是投入最少、收益最穩定的一種商業模式。但當你把公權力當成了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想方設法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的話,你的未來是長久不了的。
鳳凰古城收費,已傷了游客,傷了古城居民,傷了古城的商戶,趁局勢還可挽回,鳳凰古城景區的管理者們是不是該認真思考一下,如何更好地提升景區內涵,更好地保持這座“中國最美的小城”的古韻,讓那些奔著沈從文先生書中的邊城而去、尋找夢中悠悠古城情懷的游客能更舒心地徜徉于古城山水呢?
但愿,別再進一步傷害鳳凰“中國最美的小城”的名聲,別再傷了如我一般對鳳凰古城充滿向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