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主義】與【遙控主義】
2014年底,奶牛在與A上市公司總裁談到該公司與同行業B上市公司區別時,A公司總裁列舉了一個數據:2013年度A公司一、二號人物合計走訪173個城市,而B公司董事長則認為,巡店這種事情交給下面人辦就可以了,不必親歷親為! (注:目前A的市值是B的五倍以上。)
無獨有偶,一手創立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稻盛和夫先生,在工作中也非常強調“現場主義”,他曾在許多場合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大家強調:現場有神靈,答案永遠在現場!
作為一家零售公司,到底是采用【現場主義】還是【遙控主義】?各有各的選擇!
奶牛老師認為,市場始終在變化,凡是經營良好的零售公司,一定是能夠快速反應的公司!如何盡快的捕捉到市場與消費者的變化并快速作出有效反應,是每一個零售公司做大做強必須跨越的一道門檻。而【巡店】——是零售公司貫徹【現場主義】的一種有效手段。
然而,越來越多的公司發現,在巡店成本大幅提高的同時,巡店效果卻常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除了極少數對市場與消費者非常敏感的資深人員外,大部分零售人員在巡店時憑經驗、靠感覺,到哪都是“打折、打氣、換人”的老三套改善策略,如果一個公司短期內有幾拔人員分批巡視某店,店鋪經營者就會開始困擾:說的都不一樣,到底聽誰的?——久而久之,加盟店得出的結論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你前腳走,我后腳調回原樣;而直營店得出的結論則是:管他的,誰的官大就聽誰的!
【中醫思維】與【西醫思維】
我們來做個小測試:日常生活小疾病,你是看中醫還是看西醫?
根據新浪網對7058位網民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
為什么選擇西醫的人會遠高于中醫?奶牛老師認為,比看中醫還是看西醫這樣的問卷更有意義的是,中醫與西醫究竟差別何在?
中西醫之爭由來已久!這究竟給到我們零售從業人員什么樣的啟示?
☆ 什么都不帶,完全憑經驗、靠感覺的【空手道式的巡店】,不就是典型的中醫嗎?
☆ 而當我們去看西醫時,先問診、再化驗、后開方是必要的流程!
這些年來,奶牛老師一直在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讓零售系統的各層次人員,在對同一家門店做改善策略時,能夠在統一的報表格式上,統一思維方式、統一分析邏輯,并得出大致統一的問題與改善點?或者更直接的說,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讓大家從中醫變成西醫呢?
終于有一天,奶牛老師發現,優衣庫公司在開會時,沒有像眾多國內零售公司一樣,手里的資料是PPT、WORD、Excel、照片等格式五花八門,而開會的過程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優衣庫開會時所有人手中是同一套表格,對數據的研討也是同樣的分析邏輯與方法。
【深度巡店】告別“空手道”,開方先問診
奶牛老師認為,零售已經進入【一店一策】時代!如果不管什么業態、不論什么商品,或者是不同的員工…你所做出的同店提升改善策略是標準的、一樣的,那勢必出現以下效果:
開方必問診!我們必須通過數據,發現問題、找到原因,并得出改善策略:
作為零售從業人員,在巡店前應該對該店問診哪些方面呢?這可以從心贏銷的【零售五要素】中找到答案:
在《單店周間驗證》中,我們用三張表,只用三張表就解決了巡店前的有效問診問題,其中:表1:《單店零售報告》——幫助我們解決【財、客、人】的問診問題
表2:《平效產出報告》——幫助我們解決【場】的問診問題
表3:《商品SKU報告》——幫助我們解決【貨】的問診問題
【深度巡店】告別“空手道”,開方先問診!
祝愿所有奶粉們在零售路上練就“西醫式零售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