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人參市場每年總產量約1萬噸,其中我國年產量在7000噸左右,占全球的70%~80%。但與此反差極大的是,世界人參總產值約500億元,我國卻只占其中16億元,不到世界總產值的4%,產量與產值相差20多倍。
一、為何中國萬家參企抵不過一個高麗參
長期以來,吉林省人參生產和加工以傳統作坊式粗加工為主,企業普遍規模小、分散、實力弱,集約化程度低。產業鏈條延伸度低,低端產品多、高端產品少,近80%的人參直接以原料的形式消費或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能力弱,經濟效益差。
2. 產業挖掘力度不夠,多以提供低級原料為主
我國人參商品多以提供低級原料為主。中國人參產業要振興必須注重產業深度挖掘,也就是產品多樣。在韓國,人參被開發成數百種甚至上千種食品、飲料、化妝品等;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保健品,基本上都有可能從中找到高麗參的影子。人參精膏液系列、人參粉系列、人參糖系列、人參草藥系列、人參飲料系列、人參酒系列、人參食品系列、人參美容制品系列、人參洗滌品系列等等。人參不僅作為藥品使用,也是滋補品、食品,并且在化妝品、美容護膚品、洗滌品中大量應用,對人參產業價值的挖掘深入到各個領域。
3.大品牌意識嚴重缺位
與此同時,中國人參還沒有形成知名品牌。韓國企業來華收購人參,多是通過東北本地的收購商,農戶以較低的價格將人參批發給收購商,收購商再出口到韓國,價格普遍比較低廉。待韓國制成人參高檔成品后,又返銷中國,這時價格要比原材料至少高出十幾倍,某些人參制成的化妝品,價格比原材料甚至高出百倍。反映在產品包裝上,就是韓國高麗參用包裝盒的時候,我們是用麻袋裝;等到我們用盒裝的時候,人家發展精深加工,用小包裝;再等到我們開始用小包裝的時候,人家早已開發出一系列的配套附屬產品來搶占市場。人參品牌創立初期,很多企業僅將人參看做經濟農做物,在包裝、加工等方面均落后于韓國。
二、對吉林發展人參產業的建議
吉林省應當建立產業基金引導人參產業發展。盡管我國長白山人參品質更優、自成一派,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此刻是拼品牌的時代,吉林人參生產做大做強除依靠企業自身力量外,關鍵也在于政府參與引導和支持。鑒于當前人參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中國人參世界市場競爭力弱,政府通過金融創新建立產業基金引導人參產業調整和發展是迫切需要。
吉林省迫切需要建立以市場化操作、品牌營銷和宣傳為支撐的人參產業發展基金。產業基金在金融專家指導管理下可以:1.有序調整產業結構,引導實現集約化生產,建立支撐人參產業發展的資金長效機制;2.注重產業鏈深度挖掘,引導開發人參應用領域產品,提高生產加工技術水平,擴大深加工規模,最終實現產品多樣化,3. 整合資源,集中優秀人才加大人參種子、專用肥料和農藥科研力度,盡快解決人參生產沒有優良品種、沒有專用肥料和農藥的瓶頸問題;4.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促進人參產業健康持續發展;5. 參與人參生產企業經營管理,增強企業競爭力;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最終為中國人參產品打入世界高端市場提供基礎支撐。
專家簡介:
宏皓:原名:章強。著名金融學家﹑融資專家,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顧問,中經產業基金理事會秘書長,央視網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