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23日舉行全民公投,就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盟進行抉擇,6月24日公投結果顯示,脫歐派勝出,英國將成為首個脫離歐盟的國家。英國公投對金融市場和英鎊走勢帶來很大影響。23日公投當天,英國股市上漲,英鎊兌美元匯率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但在24日一早,由于初步的開票結果顯示,脫歐派暫時領先,造成英鎊匯率緊急下滑。英鎊匯價曾跌至 1985 年以來新低,最低見 1.3228 美元、日股和港股分別跌約 8%及 3%,英國股市也跌約 7%,美股期貨跌約 3%,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則略為貶 值 0.5%及 0.8%至 6.61 及 6.64。同時,避險資產受到追捧,日圓曾升至 1 美元兌 99 日圓、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率跌至2012 年以來新低的 1.48% ,以及黃金價格曾升至 1,358 美元一盎司的水平。
英國脫歐將對全球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為了對沖資金流出的壓力以及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可以預期無論是歐元區還是英國都將采取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加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將更加謹慎。同時,鑒于美元的避險需求大幅攀升,將會出現美元短缺的局面,也需要各國央行與美聯儲之間強化貨幣互換。目前,各國央行已經開始有所動作。中國央行發表聲明稱,會密切關注英國脫歐公投的情況,且注意到金融市場對其結果反應,并已做好應對預案。
此外,瑞士央行稱已進行市場干預,以穩定瑞郎匯率。印度和韓國央行疑似拋售美元以穩定匯率,日本央行表示已準備好與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等5家央行動用互換安排,盡一切可能提供流動性。
英國脫歐給中國在貿易、投資、人民幣、金融市場等方面都造成了相對程度的影響。英國是中國進入歐洲市場的主要橋梁之一,無論是在政治或是經濟方面,英國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如:第一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歐洲國家,第一個與中國合作開發核電項目的西方發達國家,一貫積極支持中國自由市場經濟地位,充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平臺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英國較其他歐洲國家更積極地推動并深化了中國在該區域內的合作與發展。
歐盟業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英國脫歐將會使得本來就比較疲弱的歐洲經濟更加疲弱,使得中國外貿環境和經濟增長環境更加不利。此前我國的貨幣政策更多采用常規手段對流動性進行管理,保留了降準降息的權利。英國脫歐帶來的沖擊將使得降準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需要,也不排除降息的可能。
根據目前已有的數據分析,未來幾個月出口增速將延續微幅下跌態勢,進口增速可能出現反復,外貿整體仍呈疲弱態勢。在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以及外部經濟放緩風險下降的情況下,未來幾個月外需有望保持平穩。人民幣有效匯率維持平穩態勢,匯率平穩將推動出口總體穩定,未來幾個月出口增速將延續微幅下跌態勢。
三季度出口增速可能面臨較大壓力。外貿先行指標不樂觀。5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3.1,較上月回落0.7。全球主要經濟體復蘇前景仍存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近期美國就業數據顯著低于市場預期,我國外需環境并未出現根本性改善。
近期的調研結果均顯示,企業普遍反映今年外貿形勢總體上比去年更加復雜、嚴峻,困難有加劇的趨勢。從去年月度出口情況來看,去年6-12月的出口基本維持在1895-2230億美元之間,較高基數導致今年三季度及以后實現同比正增長的難度不小。
關于進口,三季度進口增速可能出現反復。從近期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非農就業等低于預期來看,短期內難以達到美聯儲設定的加息底線。受美國經濟不及預期影響,包括原油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階段性回調,中國進口商品數量可能隨國內投資需求、庫存空間等變化出現波動,下半年進口繼續受需求制約。下半年國內需求可能仍然偏弱,但大宗商品價格如果維持在當前的價格之上,在同比影響上有利于進口增長。由于中國對大宗商品以進口為主,出口較少,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企穩和反彈可能使得今年中國的外貿順差規模略小于去年。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16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報告認為,今年中國進口降幅可能收窄,全年進口增速預計下降5%—7%。
下半年出口面臨的壓力增加。一方面,下半年美聯儲可能會加息,美元指數將震蕩偏強。出于防范金融風險的考慮,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有管理地保持區間穩定,導致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升值,給出口增加下行壓力。另一方面,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英國最終退歐,給中國外貿帶來較大的影響。數據統計,去年歐盟連續第11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連續12年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
英國退歐將導致歐盟出現新一輪衰退或悲觀預期,其影響將通過貿易和投資鏈條傳導至中國。歐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外貿受到的影響尤甚,從而加大經濟下行壓力。
宏皓教授表示,由于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緊密關聯,退歐導致英鎊、歐元匯率大跌,全球資本市場劇烈波動,英國和歐盟的經濟面臨衰退,這會影響英國乃至歐洲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此外,今年以來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給中國出口增加了阻力。在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上升可能壓制中國對發達國家出口。今年以來,歐、美、日紛紛對中國的鋼鐵發起反傾銷,凸顯了在全球需求不振的背景下,自由貿易理念弱化,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升溫,中國對發達國家的出口短期內恐怕難以出現明顯提升,資源國經濟的改善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帶動可能是下半年我國出口的重要支撐因素。
盡管壓力不減,但總體上看,下半年出口仍有一定動力支撐。
“一帶一路”有望逐漸成為支撐出口的重要因素。“一帶一路”為中國出口打開了兩個通道,一是對沿邊國家的投資與建設擴大了其國內需求,為中國企業提供其所需的設備、原材料、產品等創造了渠道優勢;二是在建立經濟合作之后,沿線國家為中國未來消費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輸出打開了空間。
從另一個角度看,近年來,我國的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對于出口確實顯現出了領先、帶動作用,也印證了“一帶一路”對出口的帶動。今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出現較明顯的增長,1-5月累計實現對外投資735.2億美元,同比增長61.9%,預計將推動下半年出口改善。自貿區對中國出口的帶動作用也日益明顯。以中韓自貿區為例,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和實施對促進中韓經貿雙邊往來發揮了積極作用。據商務部調查統計,50%的受訪企業表示,協定生效后對韓出口有所增長或大幅增長;57%的受訪企業反映咨詢量或訂單數量有所增加或大幅增加。
當然英國脫歐并非對中國經濟完全不利。為了避免危機惡化,世界需要中國發揮更大的穩定經濟的作用,中國也可以在穩定世界經濟以及重建國際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美政策協調的蜜月期可能會更長。此前中歐雙邊自由貿易談判因為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利益的分歧而進展緩慢,英國脫歐之后不排除與中國建立自貿區的可能。
宏皓教授是中國最頂級的宏觀經濟專家、央行指定宏觀經濟、銀行金融創新、私人銀行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培訓專家、中國五大銀行指定互聯網金融培訓專家。宏皓教授的品牌課程:《經濟、金融環境分析與銀行金融創新》是國有五大行總行、各省分行以及股份制銀行每年必備的高管學習固定課程。
宏皓教授作為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融資專家、財富管理專家,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顧問,中經產業基金理事會秘書長,央視網財經評論員。曾撰寫農行總行2012年中國財富管理發展報告,指導中國農業銀行私人銀行金融創新。2013年為招商銀行總行建立小貸商學院,指導招商銀行小貸中心金融創新。為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重慶農商行等總行及各地分行、中國銀行業協會等多次培訓指導其轉型升級。
宏皓教授對我國宏觀經濟形式的分析非常獨到,多次為政府、企業、銀行授課,如2015年7月18日宏皓給大連銘捷財富講授《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投資策略》
、2015年8月24日給南海農商行講授《2015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銀行金融創新》、2015年9月11日宏皓教授給北科建集團講授《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房地產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