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史以至現代史上,中國軍隊與入侵之外敵交戰時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一次戰爭;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現代史上,中國軍隊敗得最慘的一次戰爭。首當其沖的是多年慘淡經營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滅,一切后果由此漫延擴展。戰爭雙方裝備實力與最終結局反差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
北洋水師是一支付出了巨大投入的艦隊。有人統計,不算南洋海軍和廣東、福建水師,僅建成北洋海軍就耗銀三千萬兩。滿清駐日本領事姚錫光在描述北洋艦隊年開支時說,“其俸餉并后路天津水師學堂及軍械、支應各局經費,歲一百七十六萬八千余兩”。這還僅僅是北洋艦隊的官兵餉項及后方開支等項。另有統計說,清廷支付的艦船購造費便已超過三千萬兩。再加艦船上各種裝備器材的購置維持費、艦隊官兵薪俸、艦隊基地營造費及維持費、后路各造船修船局廠及官衙的開設維持費、海軍人才的教育培養費等等,合而計之,清廷為海軍的總投資約在一億兩上下。等于每年拿出三百多萬兩白銀用于海軍建設,平均占其年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強,個別年份超過百分之十。這樣的數目與比例,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謂不高。
這是一支在危機面前完全可以一戰的艦隊。其建立之初即參考西方列強海軍規制,制定了一套較為嚴密的規程。從表面看其組織制度已經完備,對各級官兵都有具體詳盡且十分嚴格的要求。艦隊的訓練也曾經十分刻苦?,樛砣慰偨塘晻r,監督極嚴,“刻不自暇自逸,嘗在廁中猶命打旗傳令”,“日夜操練,士卒欲求離艦甚難,是瑯精神所及,人無敢差錯者”。嚴格的要求和訓練, 使艦隊官兵在
文化素質上也達到了較高水準。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爾評價道:“其發施號令之旗,皆用英文,各弁皆能一目了然。是故就北洋艦隊而論,誠非輕心以掉之者也。”
該艦隊在裝甲和火炮口徑方面一直保持優勢。排水量7335噸的定遠、鎮遠兩艦是亞洲最令人生畏的軍艦,屬于當時世界較先進的鐵甲堡式,設計時綜合了英國“英偉勒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鐵甲艦的長處,各裝十二英寸大炮四門,裝甲厚度達十四寸。日方嘆其為“東洋巨擘”,一直以此二艦為最大威脅。日方加速造艦計劃,搞出所謂的“三景艦”以對付定、鎮二艦,但直到戰時,仍未達到如此威力。黃海大戰中,定、鎮二艦“中數百彈,又被松島之十三寸大彈擊中數次,而曾無一彈之鉆入,死者亦不見其多”,皆證明它們是威力極強的海戰利器。
據日方資料記載,黃海海戰時雙方艦只裝甲情況如下:
日方似將既使金屬構造但未加裝甲防護的艦只,皆歸入非鐵甲艦只一欄。據我方資料記載,定遠、鎮遠的護甲厚十四寸,經遠、來遠的護甲厚九點五寸??磥砑词谷毡镜摹叭芭灐保踩狈Ρ毖笈炾犨@樣較大規模的裝甲防護。北洋艦隊的裝甲水平普遍超過日本艦隊。
火炮方面,據日方記載,兩百毫米以上大口徑的火炮,日、中兩艦隊之間為十一門對二十一門,我方記載此口徑火炮北洋艦隊則有二十六門,優勢更大。小口徑火炮北洋艦隊也有九十二比五十的優勢。日方只在中口徑火炮方面以二百零九比一百四十一占優。當然因為中口徑炮多為速射炮,所以其在火炮射速方面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但因為大、小口徑火炮北洋艦隊的優勢同樣不小,所以不能說火炮全部是日方占優。再看看船速方面的差距。就平均船速來說,日艦每小時快一點四四節,優勢似乎不像人們形容的那么大。有人說北洋艦隊將十艦編為一隊,使高速艦只失速達八節,不利爭取主動,那么日本艦隊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艦,其艦隊失速亦不在北洋艦隊之下。
流行的說法是,北洋海軍自1888年后未添船購炮,已難以一戰。但從以上可看出,不論就哪一個方面說,北洋艦隊也遠未到不能一戰的地步。1894年5月下旬,李鴻章校閱北洋海軍,奏稱“北洋各艦及廣東三船沿途行駛操演,船陣整齊變化,雁行魚貫,操縱自如。??以魚雷六艇試演襲營陣法,攻守多方,備極奇奧”,“于駛行之際,擊穹遠之靶,發速中多。經遠一船,發十六炮,中至十五。廣東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間合操,水師全軍萬炮并發,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國,均以兵船來觀,稱為節制精嚴”。
若不是出于此種自信,清廷不會在這篇上奏兩個月之后毅然下詔對日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