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些企業的中高級管理者問我:“領導、上級以及老板最擔心下屬什么?最忌諱下屬什么?”
我回答:拉幫結派,搞團團伙伙。你想想,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哪個領導會喜歡和容忍自己的下屬在私底下另搞一個游離于組織之外的團伙呢?
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作為骨干、領導,首先應該按公司的規則和程序處理工作中的是是非非,盡量做到對事不對人。其次,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是自己不參與、不攪和,更不能推波助瀾。古人講,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有句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小人之所以常戚戚,在于他們有私心,所以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就蠅營狗茍、結黨營私,成為組織中的小團體。中國人有個弱點,喜歡結幫,但不善于結盟,所以,在正式組織中各種非正式組織屢出不止。但實際上,在一個組織中,是不允許存在非正式組織小團體的,這樣的小團體敗壞的是整個組織。
近年來,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中國的優秀企業在成長的道路上也不斷在與宗派主義行為做斗爭。聯想教父柳傳志為打造一個沒有宗派、具有競爭力的組織,做了不懈的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柳傳志早前曾講過:
聯想的很多老員工都是中科院計算所的,而我們的子女多數又都是學計算機的。聯想明確規定,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不許自己的子女進公司。為什么?為的就是怕一家人在公司里邊再聯合,這個問題麻煩大了就管不了了。在聯想里,只有我們暫時不管的事情,絕對沒有我們想管管不了的事情。為什么?因為沒有宗派。
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企業中,可以有宗教,信仰自由嘛,但絕對不能有宗派。“宗派是一個毒瘤,長上了我也沒有辦法。我只能盡量不讓它長。”
既然組織中不允許出現宗派,不允許出現小團伙,作為組織中的人,作為組織的骨干,該如何避免陷入宗派、小圈子的泥沼呢?
第一,要有大局觀。一個心中沒有大局的人,會自然不自然地陷入小圈子中。在解放軍中,各級領導總在教育我們要具有大局意識。記得剛當上班長,指導員給我們這些新任骨干
培訓時就提出“班長要有大局意識”。什么是大局意識呢?指導員說:“大局意識就是,班長要站在排長的位置上考慮問題,排長要站在連長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連長要站在營長的位置上考慮問題。”第二次接受大局意識教育,緣于這樣一件事:我剛當上連隊指導員的時候年輕氣盛,經常為本連隊的利益去跟上級“爭”,結果是,贏得本連戰士擁戴的同時,也受到上級的批評。就這個問題,團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不能一輩子就當個連級干部吧?”
我反問自己:怎么才能跳出“一輩子只當連級干部”的局限呢?
團長說過,連長要站在全團的高度思考問題。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所謂大局觀念,需要具備“登高望遠”的氣度。
第二,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要擺正工作關系。一些骨干在工作中喜歡自己當大哥,而把同事、下屬當小弟。這些骨干和經理人愿意用“大哥”的方式來領導下屬。換句話說,是做大哥而不是做領導,用“家法”取代“組織法”,無形中把組織中的人劃分為“我的人”、“他的人”,形成了小團體、小圈子。
第三,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中保持適當距離。人際關系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事情。因此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如何恰當處理自己在組織內部的人際關系,是我們職場能否成功的關鍵。許多才華橫溢的人,不是敗在工作能力或是工作業績上,而是敗在了不能正確處理組織內部的人際關系上。因此在
職業素養
培訓在組織中,我們不愿陷入小圈子、小團伙的泥沼,但并不代表你沒有被劃入別人的小圈子、小團伙。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工作的人際交往中保持一定距離。大工業化時期的
職業化組織,不是以血緣而是以契約為紐帶建立的。因此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家族企業的創業基礎是家族,但其成長紐帶也是契約。所以,在
職業素養
培訓當中講到現代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非常簡單:上級、下級、協作。除此之外的任何關系,都是非正式的。所以,在職場中需要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