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宏觀環境又稱一般環境,是指影響一切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力量。對宏觀環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業和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經營需要,分析的具體內容會有差異,但一般都應對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技術(Technological)和社會(Social)這四大類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簡單而言,稱之為PEST分析法。如圖所示:
政治環境包括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執政黨的性質,政府的方針、政策、法令等。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社會性質,不同的社會制度對組織活動有著不同的限制和要求。
即使社會制度不變的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由于執政黨的不同,其政府的方針特點、政策傾向對組織活動的態度和影響也是不斷變化的。
重要的政治法律變量:
執政黨性質
政治體制
經濟體制
政府的管制
稅法的改變
各種政治行動委員會
專利數量
專程法的修改
環境保護法
產業政策
投資政策
國防開支水平
政府補貼水平
反壟斷法規
與重要大國關系
地區關系
對政府進行抗議活動的數量、嚴重性及地點
民眾參與政治行為
經濟環境主要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內容。
宏觀經濟環境主要指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及其增長趨勢,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及其變化情況以及通過這些指標能夠反映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
微觀經濟環境主要指企業所在地區或所服務地區的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消費偏好、儲蓄情況、就業程度等因素。這些因素直接決定著企業目前及未來的市場大小。
重要監視的關鍵經濟變量:
GDP及其增長率
中國向工業經濟轉變
貸款的可得性
可支配收入水平
居民消費(儲蓄)傾向
利率
通貨膨脹率
規模經濟
政府預算赤字
消費模式
失業趨勢
勞動生產率水平
匯率
證券市場狀況
外國經濟狀況
進出口因素
不同地區和消費群體間的收入差別
價格波動
貨幣與財政政策
(三) 社會文化環境(Sociocultural Factors)
社會文化環境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審美觀點、價值觀念等。
文化水平會影響居民的需求層次;
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會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動的進行;
價值觀念會影響居民對組織目標、組織活動以及組織存在本身的認可與否;
審美觀點則會影響人們對組織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以及活動成果的態度。
關鍵的社會文化因素:
婦女生育率
人口結構比例
性別比例
特殊利益集團數量
結婚數、離婚數
人口出生、死亡率
人口移進移出率
社會保障計劃
人口預期壽命
人均收入
生活方式
平均可支配收入
對政府的信任度
對政府的態度
對工作的態度
購買習慣
對道德的關切
儲蓄傾向
性別角色
投資傾向
種族平等狀況
節育措施狀況
平均教育狀況
對退休的態度
對質量的態度
對閑暇的態度
對服務的態度
對老外的態度
污染控制
對能源的節約
社會活動項目
社會責任
對職業的態度
對權威的態度
城市、城鎮和農村的人口變化
宗教信仰狀況
(四) 技術環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術環境除了要考察與企業所處領域的活動直接相關的技術手段的發展變化外,還應及時了解:
⑴國家對科技開發的投資和支持重點;
⑵該領域技術發展動態和研究開發費用總額;
⑶技術轉移和技術商品化速度;
⑷專利及其保護情況,等等。
有時,亦會用到PEST分析的擴展變形形式,如SLEPT分析、STEEPLE分析, STEEPLE是以下因素英文單詞的縮寫,社會/人口(Social/demographic)、技術(Technological)、經濟(Economic)、環境/自然(Environmental/Natural)、政治(Political)、法律(Legal)、道德(Ethical)。
此外,地理因素(Geographical Factor)有時也可能會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