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教練技術是體育界移植到企業界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技術。企業教級練技術的理論本源就是體育界的教練技巧和教練藝術,教練式管理這種新的管管理模式就是讓企業的管理者成為教練,像體育教練訓練運動員一樣去管理:理模式就是讓企業的管理者成為教練,像體育教練訓練運動員一樣去管理鯉知識員工。所以,本研究將體育界運動員可教練性的結構維度引申至員丁可教練性結構維度,再進行下一步的實證研究和驗證。因此,本研究是基于以下假設:體育運動員可教練性的因子結構在企業員工可教練性中同樣存在,員工可教練性量表的七個因子結構能夠得到驗證。
(一)測量工具
初步編制的員工可教練性量表,由61個題項組成②,共包含七個因子分別是:(1)努力強度;(2)對上司反饋的反應;(3)學習的開放性;(4)對上司的信賴和尊重:(5)與同事的相處和合作:(6)對I:司批評的反應(7)對外力的反應和敏感性。⑧將各個因子的題項打亂后編制成測量問卷+要求被試從“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在李克特量表上進行評分。
(二)研究對象 ‘
—,全部被試均為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企事業單位員工。問卷發真《r N7古;《真-士要采用了網絡問卷和紙質問卷兩種。網絡問卷填寫方便,節省了發放、回收、統計數據的時間。此部分問卷主要是請朋友以及他們的公司同事來填寫,以“滾雪球”的形式進行,并擴大答卷人員的數量。參與問卷調查喳的企業包括中國移動、深圳華為、中興南京分公司、廣州王老吉藥業和廣州青島啤酒等。網絡問卷共完成了375份,除去24份無效問卷,余留351份有效問卷。紙質問卷主要是在企業內部進行員工測試,參與的企業包括福建實達科技、廣州天進品牌等。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8份,除去19份無效問卷,余留339…份有效問卷。此次試測,總計獲得有效問卷數量為69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