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我們購物、出游、聚餐、會友.....大家從平日繁忙的生活節奏中跳出來,選擇不同的方式放松心情。由于過度的放松自己,在節后也會導致一些不適應,醫院里的“節日病”患者驟增,一些上班族和學生患上了“節后綜合征”。患上這種病的人會感覺精神疲乏、嗜睡乏力、食欲不振等等的表現,甚至不想上班上學。這都是生物鐘沒有調整過來的一系列表現。”一般根據嚴重程度,這種狀態會持續兩到三天不等。一般平時工作壓力大的人和節日期間把日程安排滿滿的人是假期和節后綜合征發病的主要群體。
假期和節后綜合征的表現:
渾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恐懼、頭暈、口干舌燥、煩躁不安、腹痛腹瀉、疲憊、神經性厭食、工作恐慌癥、孤獨綜合征、旅游遐想癥等癥狀。
假期和節后綜合征的成因:
由于長假期間擾亂了正常的作息時間,飲食不規律,人體各器官都超負荷運轉,會引起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亂。一般
1、生理:
節日期間外出旅行,購物、頻繁參加社交聚會、飲食雜亂,暴飲暴食,由于作息不規律會加重胃腸負擔,患上急性腸胃炎,也是最為常見的“節日病”。因此會在長假結束后感到身體不適,精力不濟、對緊張的工作一時間難以勝任。
2、心理:
節日期間人的角色會自然發生轉換,有些人節日期間外出旅游或者探訪親友,環境的變化會導致心情發生不同。有些人通過和親友溝通和聯絡感情,心情變得愉悅,有些人由于不能和家人團聚或對假期的期望值過高,心情會變得低落,產生情緒波動。對于負面情緒,要及時面對予以調整心態。
假期和節后綜合征的應對
建議從飲食、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綜合調節,力求盡快適應達到最佳工作和學習狀態。
1、合理安排飲食運動
節日期間合理安排飲食,吃的食物不要過多,應盡量清淡,多食用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膩食物,減輕腸胃功能負擔;在長假結束前兩天要提前調節自身情緒,適量運動會減少節后綜合征的發病機率。
2、做好“角色”轉換
在節日即將結束時提前為進入工作狀態做好準備。提前一天為上班內容做好詳細的計劃,把節后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盡快把心態調整到到最佳狀態。也可寫個備忘錄,做到心中有底,應對從容。
3、積極心理暗示
要回歸節后的正常工作狀態,可以聽聽音樂減輕心理壓力,讓大腦放松休息。積極地心理對話和暗示也可以增強自信心。恐懼上班和上學的人可以逐步給自己增加工作和學習任務,讓身體盡快適應上班后的心理狀態和節奏。
4、調整生物鐘
長假期間玩樂無度嚴重擾亂了人體的正常生物鐘,要適應節后緊張的學習和工作,恢復到常態必須做到規律作息,盡早休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