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已發表在2011年5月下旬全國優秀科技期刊、國家衛生部優秀期刊《家庭醫學》 雜志,轉載請注明出處。
案例:小麗,9歲,小學3年級學生,最近半年來總出現失眠,食欲不振,頭暈,無精打采。去醫院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父母帶來求助。
自述:5歲起媽媽就給自己報了鋼琴班,現在已是鋼琴9級。6歲上繪畫班和古箏班。半年前媽媽得知單位同事10歲孩子在拉丁舞比賽獲得一等獎,非常羨慕。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報了芭蕾舞班。丈夫之前就很心疼孩子為了上各種學習班,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了,這次得知妻子讓孩子上舞蹈班更是強烈反對,但無濟于事。雖然小麗是個乖巧、文靜的女孩,對媽媽之前給自己報的輔導班談不是喜歡,但還勉強能應付來,自從上舞蹈班后,感覺自己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是踢腿拔筋倍感辛苦,每次告訴媽媽不想去上課,媽媽總是鼓勵自己,堅持就是勝利,要全面發展,會各種技能才會出人頭地,雙方老人也很贊同妻子的做法。但除了學習各種補習班之外,他們會百般代勞和溺愛孩子,飲食起居都照顧的無微不至。爸爸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說服家人站到自己一邊,父母總是向著妻子指責自己的不是,讓他很是苦惱,由于整天擔心女兒,飯吃不下,覺睡不好,頭發大把大把地掉。上班時,他也經常神情恍惚。
盲目從眾有害無利
為讓自己的子女快速地出人頭地,很多家長不惜一切代價為自己未成年子女安排一些補習班,盲目從眾心理的驅使,很多家長報著必勝的信心,希望孩子能通過考上某些速成班,改變自己的命運,滿足大人的虛榮心,也因此光宗耀祖。但事與愿違,盲目從眾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也讓家長飽嘗了失敗的痛苦。以上案例可謂眾多家庭中具有代表性的典范。
父親雖然做過各種努力,希望家人能放棄“拔苗助長”的行為,但由于偏離群體的意見,終因寡不敵眾,最終還是不能說服家人,只能勉強服從大家的意見。在面臨較大的群體壓力后,他產生對集體偏離的恐懼,導致心理焦慮。這種焦慮的產生源自應激事件。面對應激源他卻無力改變現狀才會出現上述癥狀。要改善父親的心理問題,首先需要改變家人價值觀,幫助分析報考各種學習班的利弊,結合孩子的身體、智力、愛好等情況,建議報能力范圍之內,適合孩子的學習班。其次還要單一給父親做心理疏導,改變認知,在自己無法說服家人的情況下,不要單槍匹馬,需及時求助心理專家幫助,不要自己悶悶不樂影響了身心健康。
當父母意見發生分歧,爺爺奶奶如向著母親,當著孩子面嚴厲指責父親,家長的兩種態度容易使孩子產生錯亂,不知所措,也會讓其鉆空子。該不該報考學習班和該報考哪些學習班?“適合”、“適度”的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愛好,目標明確,量力而行去選擇學習班有益無害。盲目從眾,跟風的行為既讓孩子有挫敗感,也會讓家長憂慮成疾。同時,期望值過高還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產生高焦慮,導致失敗。過度的溺愛、縱容和約束,既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也不利于成長。孩子由于不適應而出現心理問題和軀體障礙后,有效的安撫和鼓勵使其從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的認知改變,不過分追求完美,感覺無所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生活走向正常,情緒穩定了,自然父親的焦慮也會隨之消失。
天分+勤奮=成功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有很多孩子還沒上小學就開始參加各種特長的技能培訓班,如跳舞、彈琴、繪畫、武術等等。希望孩子今后有美好的未來,也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盼著孩子有朝一日能當上明星,做著出人頭地的美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很理解,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種的潛能,喜歡和適合這些學習。智力高低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在智力等級分布表中,智力平常的人,IQ的范圍90—109,在人群中的理論分布比率50%。智力高于平常的人,IQ的范圍110---119,在人群中的理論分布比率16.1%。智力超常的人,IQ的范圍120---129,只占人群中的理論分布比率6.7%。所以,家長認為孩子比較聰明,不代表智商那么高,不是所有孩子的智力都可以應對這種極限的挑戰。比如:希望孩子在歌唱方面有所造詣,就需要看是否嗓音有先天的條件。希望孩子成為舞蹈演員,需要有這種潛能和體態作為前提。還需要看孩子是否對此有興趣和愛好。作為家長對孩子要有正面的期待,但也應參考孩子的意見,不應要求他完全按照家長的意思行事。
選擇什么補習班,考什么學校,是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盲目選擇。從眾畢竟是一種被動接受群體影響的方式,如果凡事接受從眾,缺乏獨立思考,也會使自己失去主動性和缺乏個性。正當的做法是從眾但不盲從,考慮社會規范,但更要考慮是否適合發展孩子自己的個性。不是臨時的突擊,全方位的照料孩子的飲食起居就可以實現大人預期計劃的宏偉目標。
鼓勵讓孩子重拾自信
原本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媽媽的鼓勵,適應各種補習班,也能迎刃有余達到相應的等級標準。但突然上舞蹈班不適應,小麗心里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從沸點掉到冰點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落差。出現失眠,食欲不振,頭暈,無精打采。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及時的鼓勵,恰當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自信心的建立,來自于自我的成就動機與別人的贊美和鼓勵。不要凡事以大人的意志為轉移,多和孩子溝通,發現他的興趣和愛好,積極、正面的行為導向,有利于孩子從挫折中走出來,也會促進親子關系更和諧。
各種技能學習班的開設固然很好,讓我們看到孩子身上具有的潛能,也發現一些人才,但報名時要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大人希望通過上各種學習班能考上專業對口的國家等級,要考慮孩子是否是這個苗子。望子成龍的家長心情可以理解,但要量力而行,根據孩子的現狀,適合則上,不適合,就要順其自然,要你能要的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不要拔苗助長,反誤了孩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