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洶涌而來
1984年,被稱為中國企業的元年,聯想、海爾、萬科在這一年,開始起航。
1999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元年,騰訊、阿里、百度在這一年前后,相繼誕生。
2014年,可被稱為中國企業互聯網化的元年。30歲的聯想、海爾、萬科,總市值約600億美金。15歲的騰訊、阿里、百度,總市值約3000億美金。三大互聯網企業不僅后來居上,而且超越三大傳統企業整整5倍!
從市值角度,馬化騰、馬云、李彥宏三位童鞋,“秒殺”柳傳志、張瑞敏、王石三位大哥,不是因為功夫好,而是因為時代變了。人類文明,正在從工業時代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企業背靠浩浩蕩蕩的天下大勢,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淹沒廣大的傳統企業。
傳統企業該怎么辦?有人說要擁抱互聯網。這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互聯網化。所謂互聯網化,就是傳統企業以互聯網思維做指導,借助互聯網的工具和方法,對自身進行徹底的脫胎換骨的改造,從而將自己變身為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化的最大障礙,不是看的見的工具和方法,而是看不見的思維和習慣。
所以,當外界評價小米奇跡是因為“營銷的成功”時,雷軍卻堅持說是“互聯網思維的勝利“。而振聾發聵的喊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的張瑞敏,則告誡全體海爾人,傳統的思維方式都要改變,變成互聯網思維。
時至今日,竟然還有哥們說壓根就不存在互聯網思維。既然如此,就讓他趕緊洗洗睡吧,晚上做個好夢。明天早上太陽還會升起,但十有八九,一切都將與他無關。
不想睡、睡不著或者不敢睡的,我們一起來搞清楚,到底互聯網思維是個神馬玩意!
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面向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那它具體指的是啥思維呢?這需要我們先從互聯網時代的本質開始說起。
互聯網時代的本質
互聯網時代的本質,其實就三個字:“互,聯,網”。
“互”即“互動”。
首先是人與信息的互動。以新浪為首的門戶網站,讓人們更方便的獲得信息;而以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則讓人們更精準的獲得信息。
其次是人與人的互動。以QQ為代表的即時通訊,讓人們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而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則讓人們的交流變得隨時隨地。
“聯”即“聯接”
最早的互聯網,以桌上的個人電腦為主要媒介,通過有線網絡進行聯接,這叫有線互聯網。
發展到現在,已經以人們手上的智能手機為主要媒介,通過無線網絡進行聯接,這叫移動互聯網。
就像今天到處是各種各樣的電器一樣,未來遍布我們周圍的將是各種各樣的網器。以它們為媒介,人們通過極其發達的無線網絡進行聯接,這叫無限互聯網。
“網”即“網絡”。
在電力革命早期,人們如果想要用電,得自備發電機或自建發電站。發展到后來才有集中的電廠,通過電網將電力傳輸到千家萬戶。
今天的“信息”,就像以前的“電力”,我們需要用電腦硬盤或者自備服務器,來存儲“信息”。但發展到后來,必將誕生集中的“信息中心”,這些信息存儲在“云端”,通過網絡傳輸,而被人們自由使用。這就叫“云計算”。
遍布的“網器”結合強大的“云端“,人們就可以更容易掌握更充分的信息,并根據需要進行分析。這叫“大數據”。
人和“網器”,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
綜上,互聯網時代的本質就是:互動、聯接、網絡。互聯網時代的前進方向,就是將全社會變成一個任意互動、無限聯接的網絡世界。
而互聯網思維,就是符合互聯網時代本質的思維方式。互動的本質是民主;聯接的本質是開放;網絡的本質是平等。
互動的本質是民主
什么叫獨裁?獨裁是單向的,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命令或者灌輸。而互動是雙向的,是你來我往,是有商有量,這和獨裁的邏輯截然不同。所以,互動的本質是民主。
什么叫民主?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對企業來說,人民主要是指兩大群體:用戶群體、員工群體。過去,主要是企業說了算;現在,用戶也能說了算。過去,主要是老板說了算;現在,員工也能說了算。主要讓用戶和員工說了算,而不是主要讓企業和老板說了算,這是對整個企業運作思維的徹底顛覆。
互聯網時代為什么要讓用戶說了算?不是因為企業的境界更高了,而是因為用戶的權力更大了。今天,用戶隨手在淘寶、大眾點評網等平臺做的評價,對商家生意的好壞會產生重大影響。今天,用戶在微博、微信上的自由表達和隨手轉發,可讓企業一夜爆紅,也可讓企業瞬間貶值。海底撈服務在微博上自發的口口相傳,廣告價值超過十億。某著名家電企業因漠視用戶需求而造成的負面傳播,品牌損失也超過十億。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因為正面宣傳你要花錢買廣告,而負面傳播你可以花錢來買公關。當用戶的權力是弱化的時候,拿錢砸媒體、搞公關的所謂營銷,當然是王道。但現在,用戶口碑才是關鍵。
在這個瞬息萬變、用戶說了算的時代,我們必須以用戶為中心、全方位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如何做到?過去的決策模式,是一線員工將捕捉到的用戶需求,層層傳遞到高層,高層決策后再層層傳遞到一線員工。這種金字塔式的決策模式,在環境變化相對緩慢、用戶權力又相對弱化的時代,還勉強能行的通。但現在很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怎么辦?企業必須讓更懂得用戶情況的一線員工說了算,讓他們擁有更根本性的自主決策權。企業內部管理的思維,要相應的從控制思維,變成放權思維。而整個的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必然需要做顛覆性改變。
總之,民主,是互聯網思維的第一大本質。
聯接的本質是開放
什么叫封閉?封閉就是限制甚至阻斷和外部的聯接。相對應的,如果去加強和外部的聯接,那就是開放。所以,聯接的本質是開放。
什么叫開放?開放就是無邊界。外部的資源可以順暢的進來,內部的資源可以順暢的出去。在過去,如果你是行業中的第二名、第三名,你也是有機會活的很滋潤的。但在一個信息充分的用戶主權時代,如果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第二名,可能就意味著你將喪失生存的資格。過去買書,有人選擇當當、有人選擇卓越亞馬遜、也有人選擇京東商城。但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顧客會不斷集中到京東商城,如果不做顛覆性變革,當當和卓越亞馬遜將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們所有的企業,都會面臨一個重大問題,要么第一,要么死掉。那如何才能成為第一?你唯有全面的集合最好的資源,才有可能真正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最好的資源在哪里呢?即使你是最牛掰的公司,你也會發現,大多數最好的資源,一定是在你企業的外部。所以,你不僅要主動接納、更要積極吸納外部的優勢資源。唯有如此,你才能成為第一,進而成為用戶的唯一。
而你企業內部的資源,也必須共享出去,通過被別人所用,才能驗證它們是否有價值,并發揮出它們的價值。
過去,我們常常講整合資源。什么叫整合資源?就是設法把資源拿過來,為我所有甚至為我獨享。但現在,我們要講聚散資源。什么叫聚散資源?就是需要的時候,資源都可以順暢進來,不需要的時候,資源就自然散去。無論是資源的進來還是出去,都是自由的。所以,未來所有的企業,無論大小,都將是平臺型企業。什么樣的平臺?資源聚散的平臺。這樣的平臺,一定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今天所有做企業的人,你要想成功,一定不要像過去那樣試圖建立一個封閉的“企業帝國”,你必須要努力去構建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
總之,開放,是互聯網思維的第二大本質。
網絡的本質是平等
什么叫等級?就是像金字塔那樣,將人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層級,下級從屬上級,上級指揮下級。上級是下級的中心,而真正唯一的中心,是金子塔的塔頂。而網絡是沒有層級之分的,雖然網絡上的節點有大小的不同,但是每一個節點,都可以是一個中心。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是中心。所以,網絡的本質是平等。
什么叫平等?平等就是沒有等級之分、沒有主仆之別,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
好消息是,企業和用戶的關系,是平等的。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將不僅僅是產品的購買者和消費者,他們還會參與到包括產品研發在內的整個制造流程當中去。小米手機的研發人員,不僅僅包括小米的員工,還包括廣大熱愛小米手機的發燒友們。企業的產品,將不再是制造出來了要賣給用戶的,而是本來就是在用戶的直接參與下,為他們而制造的。因此用戶不再是上帝、甚至也不再是衣食父母,而是我們的朋友。什么叫朋友?彼此需要、彼此依賴的平等的雙方,才能叫朋友。
壞消息是,老板和員工的關系,也是平等的。工業時代,員工是從屬于流水線生產和金字塔結構的,因為機器比人更重要,團隊的紀律性也遠比個人的創造性重要。其本質,是將工作中的人,異化成了有血有肉的機器。但互聯網時代,人的創造性變得空前的重要。Whatsapp被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這家成立才四年多的公司,有多少員工呢?只有55個。相當于平均每一個員工的價值,超過3億美金。今天,基本上你很難找到一臺機器或一條生產線,價值能達到3億美金。羅永浩玩微博,一個人搞了600多萬的粉絲,即使你組建一個100人的團隊,基本上可以肯定,也玩不出600萬的粉絲來。
今天,不是說機器不重要,也不是說不需要團隊紀律性,而是說被激發了的人、擁有創造力的人,將變得空前重要,他們的重要性甚至不亞于老板。今天的海爾,在逐漸取消基于職級的稱呼,改叫“接口人“。騰訊馬化騰、百度李彥宏,在公司大家直接稱呼英文名,而不是馬總、李總。小米的雷軍,很多人稱之為老雷,而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則人稱阿黎。稱呼的改變只是表象,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加平等,才是本質。
總之,平等,是互聯網思維的第三大本質。
綜上,民主、開放、平等,就是互聯網思維的三大本質。或許你會說這不是什么新詞匯,但很顯然,互聯網時代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而這三個詞,本身也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
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讓世界變得更好的腳步,無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