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就是“道”和“理”。戰略的“道”就是道路。戰略的“理”就是規律。兩者相互結合在一起,就是戰略。
好的戰略是需要有道有理的,有道無理的戰略是盲目的,就如同我們經常說的“有勇無謀”。有理無道的戰略是無法實現的,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南轅北轍”。因此,戰略就是“道”和“理”,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對于企業來說,一個成功的戰略,其中不僅要指明企業未來的發展路徑和目標,也要明確企業用什么樣的經營方式,以及經營理念來達到最終的戰略目標。戰略中的“道”“理”就是要把戰略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式和理念進行有機結合,最終得到完美統一的戰略規劃。
戰略中的“道”就是道路,是企業對于未來發展之路的選擇。簡單的說,就是要成為什么樣的企業。“道”就是在尊重并符合客觀行業發展規律的情況下,對企業未來發展道路的最終選擇。
在戰略的“道”之中,首先企業要有明確而統一的戰略目標。有了目標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道路,如果企業沒有任何戰略目標,而盲目的發展,那么最終導致的結果一定是不好不正確的。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人類的活動是具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性。
其次企業要選擇一條直達戰略目標的道路。雖然戰略目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明確,但是對于道路的選擇還是會產生誤差。那么對于企業來說,一條能夠直達戰略目標的道理,就顯得非常的重要。準確的說,能夠到達目標的道路絕對不會是一條,那么企業要選擇一條最符合企業自身條件,最適合企業發展的道路。如此一來,“道”才能夠發揮真正的作用。
最后企業要有相對完整的行動戰略。任何一種戰略都需要最終的實現,如果企業的戰略只停留在文件里,那么戰略就失去了原本應該具有的意義,變成了“紙上談兵”。因此,對于戰略的“道”來說,最關鍵的就是要有人“走”。無論“道”選擇的多么成功,如果沒有人“走”,那么也是無法到達目標的。因此,有效的行動戰略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實際上,“道”是非常簡單易懂的。一個企業要想得到發展,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有屬于自己的“道”。這個“道”既要與眾不同,又要切實可行。但是“道”絕對不是憑空想象而來,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找到一條可供企業持久發展的“道”。
戰略中包涵了許多“理”,中國的先賢孫臏所著的《孫子兵法》里,就體現出了戰略中的“理”。《孫子兵法》中有“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曠世名言。這些名言真理都對應著戰略當中的“理”。
“知天”對應著戰略中的“生死之理”
“知地”對應著戰略中的“存活之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應著戰略中的“致勝之理”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對應著戰略中的“持續之理”
從現代企業的戰略中來說,每一個“理”都說明了一個基本問題,也為企業指出了具體需要解決的問題。簡單的說,“理”就是規律,指明了企業的必然發展趨勢。我們應該要明白一個道理:在任何一個時代中都是時勢造英雄,而絕對沒有英雄能夠創造一個時勢。
“生死之理”就是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有統一的指導思想。有了指導思想的企業,才是群龍有首的企業,思想就是一個企業的“頭腦”。這一點上企業和個人是有所相同的,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是不會成功的,同樣的道理,一個沒有頭腦的企業,也是注定要被市場所淘汰的。
因此,“生死之理”就是企業的指導思想。
“存活之理”就是企業的全部業務。企業的業務就是企業的業績,有了業績企業才能夠在立足市場的的基礎上,謀求一定程度上的發展空間。安排好企業的各種業務,讓業務帶動企業發展,壯大后的企業又可以提供給業務更好的平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存活之理”就是企業的業務發展。
“致勝之理”就是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要想贏得更大的空間,以及更廣闊的市場占有率,就必須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簡單的說,就是企業區別與其他同行的差別優勢。要想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競爭戰略,另一方面也不能夠忽視企業的價值戰略。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所以企業必須確立自身的市場地位。
“致勝之理”就是企業的競爭優勢。
“持續之理”就是要創造出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沒有一家企業希望自己是曇花一現,任何企業都需要更長久的占有市場,更持續的發展壯大。那么企業要如何才能夠擁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呢?企業在確定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要培養一批核心的企業員工。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的一切戰略安排和部署都必須緊緊的圍繞著核心競爭力,使得核心競爭力不斷的得到鞏固和提高。
“持續之理”就是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
戰略就是道路和規律的高度統一,也就是我們在本節說的“道”“理”。企業只有在明確的自身的“道”和“理”之后,才能夠有的放矢的制定出企業的戰略規劃。并且在實現戰略規劃的時候,可以用最有效最直接的工作方法,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因此,戰略就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