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團執行系統專家孫軍正
一個企業大談特談執行力的時候,說明它正是最缺乏執行的時候。為什么我們的企業沒有好的執行?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總裁本身的領導風格決定,二是企業文化的影響,三是沒有相應制度。
中國民營企業多是由第一把手說了算,所以,第一把手的能力、風格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企業的文化與風格。中國幾千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養成了老板們的獨斷專行、粗暴管理的作風。下級唯上級是從,做對做錯不擔責任。上層獨斷專行,下屬得不到培養,中層領導把上層領導的風格又傳到下面。這樣的中層對上是卑躬屈膝,對下則是頤指氣使,它不僅是上層風格的向下傳遞,還因為一個方向極端付出,就要通過另外一端來索取,給自己找到一個平衡點。當中層領導罵他的下屬時,他心中在說:“你知道嗎?我已經被罵了很久了。”
很多情況下執行出問題,是因為這種決策多是領導者個人的意見,老板的想法當初員工并不知道,到最后出事的時候,決策層指責執行層很糟糕,員工則認為,你的想法誰知道呀。一個理想的組織氛圍,它應該是這樣的:無論CEO也好,部門經理也好,取得成績時多歸結于下屬的努力,出現過錯時就要勇于承擔。但是現在,很多企業往往與此相反,事情辦成了大講戰略決策,而事情辦砸了后就大講執行力。執行力需要強調,但執行還需要有其他方面的配合,比如說文化、業績,還有團隊等等。
文化是軟刀子,但是它發揮的作用有時比破刀子還硬。文化實際上是促進我們執行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尤其是一種很有親和力的企業文化,親和文化有助于企業形成執行力。所謂親和文化,是指企業里有一種寬容、信任、平等的氛圍,該批評的時候批評,該表揚的時牙,它也候表揚,獎罰分響。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該說話的時候就要說話。只有在這種文化下,上司和下屬才能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二者有了對話的基礎。
沒有文化的企業沒有自覺執行力,即使它有執行,它也只是強制執行。老板讓8點上班就8點上班,讓周六加班就周六加班,雖然有形式上的執行,但員工內心不一定認同。只有有了親和文化,老板才能聽到來自下級的真實想法,下級也可能把老板的事業當自己的事業。
親和文化產生以后還必須有制度的支撐。企業需要建立二套機制,一是激勵機制,二是監控機制。激勵機制要讓做得好的有獎勵,做得不好的有懲罰。而現在很多企業往往是做得好的沒獎勵,做得不好的沒批評,結果最后誰也不好好做。激勵機制之外還有一個是監控機制,它對整個執行的過程、結果有所監控。這二套機制一軟一硬,互相扶持。
文化與制度,軟硬結合,有了這兩者,企業就有了產生執行力的基礎。但是,執行不是你說執行就執行了,老板不以身作則,他不帶頭執行,下面也不會有好的執行。企業沒有執行,抓“糟糕的中層”那只是治標,要治本首先要從高層抓起、從老板自身抓起。你要先反省自身的領導風格,然后反省企業文化,再檢查企業的管理制度。
一個不斷追求提高自我素質的老板,一個有親和力的企業氛圍,一套獎懲分明的管理制度,這三者構成了企業無往不勝的執行力。
合作代理:由孫軍正老師主講的執行力系列課程,現誠尋各地合作與代理機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老師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專職助理對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