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戰執行力導師孫軍正
滿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獨秀;同是做PC,唯有戴爾獨占鰲頭;都是做超市,唯有沃爾瑪雄踞零售業榜首。那些在激烈競爭中能夠最終勝出的企業無疑都與其杰出的執行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沒有執行力,戰略就是一句空話,而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不是目標而是措施,也即執行力。
企業執行力的核心包括三個部分:人員流程、戰略流程、運營流程。人員問題是執行力的首要問題,因為無論是戰略還是運營都是有人員來制定和執行的,所以對人員的選擇就須以有沒有執行力為判斷標準。
企業戰略就是做正確的事情,有一個正確的目標是運營的前提,否則越努力越糟糕。運營就是把事情做對,即如何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如果說人員及戰略流程的側重點在于宏觀、整體方向性的把握,則運營流程則是在于細節。企業的戰略目標需要通過運營流程加以貫徹才能實現,因此在人員和戰略既定的前提下提升執行力的關鍵就在于對運營流程的控制。所以,可以說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是提升執行力的關鍵。
企業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和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發現和糾正錯誤與舞弊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從加強執行力的角度出發,應從以下方面來加強內部控制從而提升執行力:
1、管理者制定內控制度時態度須嚴謹
內部控制制度是一種規則系統,企業的各個層級的人員在這一規則系統中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這一規則系統不僅是消極的(規約和調控工作人員的行為)而且更是積極的(引導工作人員為企業目標努力工作)。因此內部控制制度應具有穩定性,這樣才能使其員工對未來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如果朝令夕改,則會使企業員工感到無所適從無法預期自己的努力工作回報是什么,理性的決策就是觀望。這樣的制度無法提升執行力只能破壞執行力,因為執行是人的行為,人如果失去了主動執行力自然要打折扣。因此,管理者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之前要充分調查研究,制度制定后要保持穩定。
2、內部控制程序應盡可能的簡化,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內部控制的手段應當是必要的,沒有多余,內部控制所獲得的價值應大于所需費用。內部控制應當含有足夠靈活的要素以便在出現任何失常情況下,都能保持對運行過程的控制,不受環境變化、計劃疏忽、計劃變更的影響。
3、內部控制制度需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根據組織規模、經營特征,確定哪些業務采取一般控制方式、哪些業務采取特殊控制方式,制度應反映出組織的形態特征。
根據單位組織機構設置與人員數量素質情況,確定哪些業務采取綜合部門控制,哪些業務采用業務部門控制,或實行兩方面結合控制,制度應反映出組織機構中所采取措施的責任所在。
根據具體業務性質及涉及面、復雜程度與危險程度,確定是進行程序控制,還是進行紀律控制、監督檢查控制,或者是采用綜合控制,特別要注意預防方式、自檢與糾正控制的設計。根據方便使用的需要,哪些制度用文字說明形式表達,哪些制度用組織系統圖或業務流程圖表達,或圖文并用。總之,內控制度應該針對具體的執行過程來制定。
合作代理:
由孫軍正老師主講的執行力系列課程,現誠尋各地合作與代理機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老師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專職助理對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