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華講師網著名講師孫軍正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吃飯穿衣量家當”,中國企業是否要做績效管理,要從審視中國的國情、企情與人情出發。
績效管理專家孫軍正認為,中國企業是否要強化績效管理,要看企業的主流業務模式。整體來看,中國企業的主流業務模式與美、歐、日有很大的不同,除部分國有企業占據壟斷地位之外,多數企業還是以制造、服務等具有人力成本優勢的行業為主,人力密度高,人均創值低。反觀美、歐、日企業,早已經過這一階段,轉而走上輸出知識、技術、資本、人才的道路,歷史因素決定了他們的業務模式屬于知識、資本、技術密集型,知識型員工、受過良好教育的產業工人是勞動力市場的主流。不同的業務模式,決定了其所應采用的管理方案亦應不同:員工知識化程度較高的、需要維護創造和創新環境的企業,自然要求管理更加人性、更有彈性;而以勞動密集的制造或服務業為主的企業,肯定需要加強成本控制和標準化管理。
究竟孰是孰非?不宜枉下結論,畢竟業務模式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歷史背景不同,一概而論不是一種科學態度,但以下現象我們不能忽視:對于處于行業價值鏈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的、成本敏感型的企業,采用了嚴格考核手段,就能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一分的、寶貴的利潤;對于成熟期的企業,采用了嚴格的考核手段,就能打破一團和氣,激活團隊,形成業績導向的企業氛圍;對于快速成長期的企業,采用了給予戰略的考核模式,就能避免短期導向,引導企業走向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任何管理手段的使用,都是以犧牲某些群體、某些時點、某些局部的利益為代價的,績效管理也不例外。作為準備導入績效管理的企業,一定要慎重地評估可能帶來的影響,對此有充分的認識與準備。尤其是在績效考核手段的選擇上,必須慎之又慎,簡單照搬其他企業的考核方案,如同駕駛手工仿制的汽車,形似而神不似,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可能無端傷害到企業的正常運轉。從我們統計的數字來看,因為績效考核導致負面影響的企業,往往都是由于技術、方法的選擇不當造成的。
合作代理:
孫軍正老師2013年核心課程重磅推出,歡迎全國各地培訓機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各類協會)長期代理(邀請)孫老師主講的系列實戰管理課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助理負責跟進溝通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