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到過迪斯尼的朋友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個潔凈的童話世界。五一假期,我帶女兒到香港迪斯尼樂園游玩,我的第一印象和大家一樣,潔凈,好像是一個新開的樂園,每一樣設施都如同是嶄新的一樣,干凈的地面幾乎一塵不染。然而香港迪斯尼已經開園一年半有余了,那么她是如何在年接待游客量達到500萬人次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得這么潔凈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一邊陪同女兒游玩,一邊留意身邊的事。不經意的一件事情讓我豁然開朗,當我坐在一處游樂設施旁邊一邊休息一邊看著女兒歡天喜地的興奮的玩著時,一名游客就在我不遠處不小心打翻了可樂瓶子,雖然他迅速撿起來了,但還是有大半瓶的可樂撒到了地上,這名游客也沒有理會,徑直走開了(呵呵,肯定是祖國大陸的游客,這在內地是司空見慣的事,也沒什么大驚小怪的),然而,附近的一名保潔員迅速地跑了過來(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留意到可樂撒到地上的,也許是他的眼睛一直像雷達一樣到處巡視吧),一邊招呼游客不要踩到地上的可樂(這很重要,要是游客的鞋上沾上了可樂,他所到之處都將被可樂污染),一邊開始清掃,按我們通常的慣例,用拖把把可樂拖干就算大功告成了吧。不,那名保潔員首先用潔白的吸水紙鋪在可樂污跡上,吸干可樂(當時他的手邊沒有地拖,只是口袋里裝了很多吸水紙),然后倒一些清水在污跡上,用掃把反復擦洗,再用吸水紙吸干污水,再重復上述過程,直到吸水紙上看不到可樂的痕跡為止。也許你會說,有這個必要嘛,浪費那么多紙!然而我們細想一下,如果每一片污跡都不能處理干凈,那么每一片污跡的污染范圍之大足可以對樂園的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我也終于明白了,這就是迪斯尼,這是她的一種文化,表現在每個員工身上的那種重視細節,做好細節,從每一個細節中讓游客感到舒心、放心的文化。在之后兩天的游玩中,這種細節無處不在,甜蜜的微笑、耐心的指引……
我們通常把企業的發展歷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經營產品即以產品為中心,通過產品交易實現企業的商業利益,通過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等企業經營活動獲取產品的經營利潤。第二階段是經營品牌即產品只是品牌的載體,同樣的產品貼上不同的品牌它的價值迥異,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耐克鞋和戴爾電腦了,它們的產品都是別人代工生產的,產品的核心價值在于品牌。企業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經營文化,德國的汽車文化,美國的快餐文化等等,世界500強中優秀而長壽的企業,實際上都是在經營文化。
企業文化是什么?它是怎么表現出來的?簡單的說,它實際上就是一個企業在各種細節上的不斷完美。
雖然企業文化涵蓋了很多方面,比如BI(行為識別系統)、VI(視覺識別系統)、MI(理念識別系統)等方面,但是企業文化最終還是通過企業和企業員工在方方面面的細節中體現出來。因為,我們來到一個企業最先感受的往往就是這個企業共同擁有的行為表現,感受到的是這個企業的一種氛圍——也就是它的文化,窺一管而知全豹就是這個道理。在文章開頭提到的迪斯尼員工的工作上的細節不正是迪斯尼文化的一種外在體現嗎?
像這種通過細節表現出一個企業的文化的例子不勝靡舉,以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經典的關于企業文化的例子: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的創始人年松下幸之助的故事最直接的體現了細節是一個企業文化的最好的外在表現形式。
溫馨提示:
⑴摘自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孫軍正老師培訓課堂經典案例。孫軍正老師是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紅色管理學會會長。孫軍正老師根據多年的管理及培訓經驗,將紅色精神與西方管理巧妙結合,將理論性、實踐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講解深入淺出,演繹通俗易懂。
⑵長期誠尋全國各地培訓機構全面代理孫軍正老師主講的核心課程,以實戰型管理培訓助力本土企業快速成長。邀請孫軍正老師授課或代理孫老師課程者可直接聯系他的助理(登陸:“中華講師網”,打開“聯系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