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第138條規定了如何開展連隊的行政例會。
(一)班務會。每周召開一次,由班長主持,星期日晚飯后進行,一般不超過一小時,主要是檢查小結一周的工作。
(二)排務會。每月召開一至二次,由排長主持,班長、副班長參加,研究本排工作。
(三)連務會。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由連首長主持,班長以上人員參加。連務會通常包括分析連隊完成任務、軍事訓練、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總結、講評,研究布置工作。
(四)連軍人大會。每月或者一個工作階段召開一次,由連首長主持,全體軍人參加,主要是連首長或者軍人委員會向軍人大會報告工作,傳達和布置任務,發揚民主,聽取士兵對連隊工作的批評和建議。
DDD
解放軍連隊的行政例會主要起著上下溝通的作用。上對下,就是對工作進行小結,傳達相關精神和布置具體任務;下對上,就是發揚民主,士兵對連隊工作發表批評或建議。上下溝通使得解放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1948年1月,中央軍委給粟裕發了一封急電,大概內容是,為打開中原僵局,確定由粟裕率葉飛、王必成、陶勇三個縱隊,由宜昌、沙市一帶渡江南下,深入敵后,進行大機動作戰。中央軍委希望粟裕率部南下能夠吸引敵二三十個旅回防江南,減輕解放軍在中原的壓力。電文的末尾,毛澤東還特別加了“請你熟籌見復”六個字。
接到電報后,粟裕陷入了沉思。因為他身處前線,對敵情我情了如指掌。反復研究之后,粟裕感到中央的部署不太適合當前的戰爭實際。如果部隊南下轉戰數省,減員不會少于1/2,剩下的部隊就難以對敵人形成大的威脅。況且,三個縱隊渡江以后,未必能吸引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回防,反而會分散自己的兵力……
權衡得失之后,粟裕向中央軍委建議,應當按照哪里好消滅敵人就在哪里打的原則。3個縱隊暫不過江,協同中原野戰軍,先在黃淮之間集中兵力,打幾個大殲滅戰,盡可能多地把敵人的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地區。
中央軍委對粟裕的建議極為重視,毛澤東立即電示粟裕速來西柏坡當面匯報。在聽取粟裕的匯報之后,中央軍委最后決定: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黃淮地區大量殲敵。爭取在4到8個月時間內,殲滅敵人五六個到十一二個正規旅。
毛澤東聽從粟裕建議的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上下要通氣”是解放軍的一個優良傳統。在解放軍隊伍里面,上級有什么戰略計劃,會開誠布公地告訴全體將士,讓他們完全理解上級的意圖;而下級對上級有什么意見、建議與批評,也有十分暢通的渠道向上級表達。上下通氣就能讓官兵一心、同仇敵愾,因此解放軍能夠保持高昂的士氣和強盛的戰斗力。
溝通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家處理人際關系,完成工作任務,達成績效目標。假如溝通不好,就使管理混亂、效率低下。而員工得不到有效的溝通,就不能得到完全的展示,就會喪失工作的積極性。溝通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意義,可以用“沒有溝通就沒有成果”這樣的話來解釋。
國內外的知名公司,都把溝通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論人力資源部還是個部門經理甚至老總,他們都很樂于與下屬溝通。他們在溝通的過程中聽取下屬的意見,了解執行情況,發現運營計劃中的弱點。
微軟的蓋茨在公司,每次重大事件發生時都要用電子郵件與全體員工交流看法,并把總部召開的會議在網上直播。
在通用公司,最高首腦歡迎職工隨時進入他的辦公室反映情況,并對職工的來信來訪進行妥善處理,公司還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員自由討論會。
在美國一百家最受歡迎的公司中,有一家英格拉姆計算機批發公司,其董事長有一個專用的24小時暢通的800免費電話,歡迎員工隨時與他溝通。
美國CDW公司首席執行官每月要同25名員工共進午餐,每位員工會收到5個貼好郵票的信封,以鼓勵員工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