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將軍治軍賞罰分明,而且嚴于律己。抗日戰爭時期,將軍任新四軍三師副師長。有一次全師會操,因為與師長黃克誠談話,張愛萍遲到了4分鐘。會操結束之后,將軍當眾宣布道:“副師長張愛萍同志遲到4分鐘,罰站10分鐘。各單位自行帶回,張愛萍原地罰站。”全場官兵無不為之感動,場上馬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從現代管理科學的角度來講,賞罰為什么是管理團隊的有效手段,就在于它的公正性。因此,懲罰要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獎勵更要實事求是、論功行賞。如果失去了公平性,會讓小人得志、有功者寒心,會極大地損害團隊的戰斗力以及領導者自身的威信。
在中國最出色的房地產企業萬科,自初創時開始,就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親屬不共事、舉賢要避親”。他們認為,親戚朋友如果都在一家公司,無法形成公平的競爭機制,所以舉賢一定要避親。
中國傳統強調“舉賢要內不避親、外不避仇”,但在實際情況中往往只是“不避親”,并在舉薦后,形成“親上加親”的裙帶關系。雖然,在親屬里可能也不乏人才,但難以兩全時,萬科做出了利于平等競爭的選擇,給了員工機會均等的環境。
萬科要求員工入職時要如實申報在公司內是否有親朋好友,如果有,必須聲明。萬科下屬公司曾有一個職員申報時說在萬科沒有親朋好友,但后來公司發現,其兄長是萬科一家分公司的部門經理。于是立即將該職員辭退。
還有一次,王石曾離開公司去外地學習一年,回來后發現自己大學畢業的表妹被安排在公司上班了。雖然表妹所學的專業正是萬科所急需的,但硬是被王石勸走了。他說:“如果你有本事,去哪里都能施展;如果你沒本事,憑什么在我這兒混?”在今天的萬科,沒有王石的大學同學,沒有他的部隊戰友,也沒有他兒時的玩伴。
賞與罰的目的,都是為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獎賞是件好事,懲罰也很必要,對有功勞員工的獎賞和對犯了錯誤員工的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不能有半點兒的遲疑與含糊。賞罰的關鍵在于賞罰分明與賞罰公正,否則賞罰就會失去應有的效力,也就談不上領導者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