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勒·馬里奧是美國連鎖酒店集團馬里奧國際公司創始人,多年來他每天工作18小時。他說:“每周只工作40小時的人,不會太有出息。”他的工作哲學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保持競爭力不落人后,星期六與星期日拿來超越他人”。
“每天都要有所改變。”這是一位經理人時刻告誡自己的一句話。只有每天不斷地進步與突破,你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一個人要有偉大的成就,必須天天有一些小成就,因為大成就是由小成就不斷累積的結果。假如你每天都沒有進步,沒有成就,那么在心理上你可能永遠都不會認同自己,沒法獲得必勝的信心。
20世紀70年代,歐美一些未來學家曾預言:“當人類跨入21世紀時,每周的工作時間將壓縮到36小時,人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休閑娛樂。”
但當歷史真的邁入21世紀時,人們卻驚訝地發現,相當多的人每周的工作時間在無限延伸,而那些不想工作、只重娛樂的人都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利,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和拋棄了。未來學家的美好預言被殘酷的事實無情地擊了個粉碎。假如你不提高自己,可能就會被別人超越。
音樂大師每天都必須拿出時間進行練習,為了保持現有水平,他們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時間。一位古典音樂家坦言:“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妻子知道。三天不練,聽眾知道。”
一桶新鮮的水,如果放著不用,不久就會變臭;一個經營良好的商店,老板和員工如果不時刻做出更新的改進,商店的經營必定會逐漸地衰退。一個積極的成功者,每天在工作中都要求自己有所改變,他們害怕退步,恐懼落伍,因此總是自強不息地力求讓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所改進,因為他們都明白這是一種自我超越式的修煉。
只有善于自我改變、自我超越的人,才會警覺到自己的無知及能力的不足,從而想辦法突破這種極限,不斷地發展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標邁進。
米勒·佩利生活在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中,因為兄弟姐妹比較多,他剛剛高中畢業,便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去打工,每周只能賺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工作下去,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想辦法充實自己,努力改變自己的工作境況。
經過幾個星期的觀察,他注意到主管每次總要認真檢查那些進口的商品賬單,賬單用的是法文和德文,他便開始仔細研究那些賬單,并努力學習與這些商務有關的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憊,就主動請求幫助主管檢查賬單。由于他干得實在是太出色了,以后的賬單自然就由他接手了。
過了兩個月,他被叫到一間辦公室里接受一個部門經理的面試。部門經理對他說:“我在這個行業里干了40年,根據我的觀察,你是唯一一個每天都在要求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在工作中改變自己,以適應工作要求的人。從公司成立開始,我一直從事外貿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個像你這樣的助手。因為這項工作所涉及的面太廣,工作比較繁雜,需要的知識很龐雜,對工作的適應能力要求也特別高。我們選擇了你,認為你是一個十分合適的人選,我們相信公司的選擇沒有錯。”
盡管米勒·佩利對這項業務一竅不通,但他憑著對工作不斷鉆研、學習的精神,讓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半年后,他已經完全勝任這項工作。一年后,他接替了那位經理的工作,成了這個部門的經理。
對于企業而言,每天有所改變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比如制作某種小型器具,你一小時能生產100個,把效率提高1%后,每小時就能生產101個。其實這并不需要對生產方法進行根本性變革,也無需有超人般的生產速度,只需稍微加把勁。當實現這一目標后,你會發現幾乎任何事情要提高一點兒效率都不難做到,而這少許的努力將產生不菲的回報。
有一句美國諺語說:“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都是錯失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后門進入的機會。”只有對工作勇于負責,每天都有所改變、有所進步的人,才能夠成為卓越的員工,并抓住機遇,順勢而上。
每天早晨,我們下定決心,力求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些,較昨天有所進步。當晚上離開辦公室、工廠或其他工作場所時,一切都應安排得比昨天更好。這樣做的人,在業務上一定會有驚人的成就。
大多數人的弊病是,他們認為要改變自己是一項一蹴而就的事。他們不知道改變的唯一秘訣是隨時隨地地要求自己改進,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鉆研;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隨時隨地充實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從一點一滴的事務中做起,堅持每天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許多人希望自己每天都有所改變,尤其是在工作中不斷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但是,他們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
一般情況下,首先要改變思考方法,提高思考能力。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每天都有所進步。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工作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當你改變了自己的思考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你就能找到工作中的規律和做事方法。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有一位駕駛員,在駕駛艙一切就緒后,他會在計算機上抽選一些旅客名單,親手寫些感謝函,感謝他們搭乘航班。一位西北航空公司的行李員則是收集從旅客行李箱上掉落的行李牌——以往這樣的行李牌都被棄置在垃圾桶內。這位行李員利用閑暇時間將行李牌寄回原主,附上感謝搭乘西北航空的短箋。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平面設計師,他常在給顧客的郵件中附上一片無糖口香糖,這樣,不但表現了一種親切感,縮短了彼此間的距離,而且也不會有人把他寄的郵件丟掉了。
“今天我們應該從哪里改進我們的工作?”如果把這句話掛在自己的辦公室里,一定會有功效。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它就會產生巨大的作用,當你隨時隨地要求自己不斷改變,不斷進步,你的工作能力就會達到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程度。
杰克是一家超市的打包員,他在業余時間學會了使用計算機。剛開始,他在計算機上設定三欄,每晚回家后,就找出“每日一思”。如果找不到他喜歡的,他會自己“想一個”!然后他把“每日一思”打進計算機,印出很多份,切割好,在每張背面簽名。第二天,他幫
顧客裝袋打包時,就將“每日一思”放入顧客的購物袋中。把個人的心得以溫馨、有趣而有
創意的方式表現出來,讓顧客感受到生活的活力。
一個月后,那家超市的經理到結賬區巡視,發現排在杰克結賬臺后的顧客比其他臺長三倍,他馬上吼叫:“再開幾個結賬臺!把人疏散!”但是顧客說:“不用,不用,我們要在杰克這邊結賬,我們要他做的‘每日一思’!”有個婦女靠近經理說:“我本來一周才來一次,現在我每次經過就進來,因為我想要‘每日一思’!”
在一次部門領導的聚餐中,經理說:“誰是我們店里最重要的人物?當然是杰克!”三個月后,經理發現杰克真的“改造”了他們的店,現在鮮花部門里,如果有受損的花或未用的胸花,他們就在店內找位老婦人,或是小女孩,為她們戴上花。肉類部門的一位包裝人員則因為喜歡史奴比,所以買了五萬張史奴比的貼紙,在每塊肉的包裝盒上都貼上貼紙。他們這里充滿了樂趣,顧客也很喜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工作中發揮創意,創造出個人的象征,這也使得工作場所充滿了愛與活力。
一名不斷改進的職員,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態度、負責精神都將會為他帶來巨大的收益;一個不斷改進的老板,不但會感染自己的員工與他一同改變日常的工作,還能讓自己的事業每天都向前滾動、壯大。不斷改進如果成為一種習慣,你將會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