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物流和供應鏈管理》
主講:李文發
一、【課程背景】
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企業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也在飛速發展,供應鏈和物流管理模式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企業,特別是汽車行業,更需要了解當代企業的精益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卓越物流供應鏈如何打造,如何實現物流在供應鏈中的均衡作用,如何做好供應鏈的的流程改善,預測計劃管理和定單系統改善、需求與供應間的平衡與改善、物流配送和運輸,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出合適的物流與供應鏈規劃系統,以及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策略,快速響應客戶,滿足用戶要求來取得競爭優勢。
二、【培訓對象】
與供應鏈及物流業務相關的人員和骨干。
三、【課程受益】
1、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為什么要進行創新
2、傳統的企業物流供應鏈管理運作模式存在哪些問題
3、當代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新突破及發展趨勢
4、掌握企業物流面臨的新挑戰
5、企業物流從傳統管理模式向供應鏈集成服務轉變
6、理解物流系統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要求
7、新環境下供應鏈和物流策略
8、供應鏈管理的特點及模式,掌握物流業供應鏈體系建立與管理的方法
9、了解并掌握供應鏈的戰略、戰術、工具及方法,并能熟悉分析與運用
10、了解并掌握供應鏈模式下的物流管理戰略、流程及方法與技巧
11、掌握卓越供應鏈中物流的均衡作用
12、掌握供應鏈下的預測計劃管理工作如何實施和發揮作用
13、需求與供應間的平衡與改善及物流配送和運輸
14、學習業界物流供應鏈優秀案例
四、【授課方式】
講師演講+案例分析+互動提問+作業練習+分組討論+視頻教學
五、【培訓時間】
2天/12小時
六、【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現代企業精益物流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為什么要進行物流管理創新
1、今代企業競爭環境呈現的特點
2、傳統的企業物流管理運作模式存在的問題
3、企業共同遵循的法則
二、物流管理系統的新突破(發展趨勢)
(一)新形勢:全球化與信息時代
1、全球化經濟化進程勢不可檔
2、信息時代風起云涌
3、企業競爭模式變革
4、物流面臨的新挑戰
(二)新地位:從戰術職能變為戰略職能
1、物流管理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貢獻
2、物流管理在企業中價值鏈地位的提升
(三)新思路:從傳統管理模式向供應鏈集成服務轉變
1、物流整合的進化過程;
2、供應鏈發展過程;
3、供應鏈管理的實施。
(四)新機制: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1、物流管理的制度建設:
2、物流管理權力的歸屬問題;
3、利用信息系統工具推動企業物流制度創新。
(五)新策略:新的物流策略介紹
1、VMI和JMI的運用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一汽大眾企業戰略供應鏈管理帶來的業績
案例分析2:豐田公司以供應鏈管理促企業轉型升級
第二部分:企業卓越供應鏈打造及供應鏈流程改善
一、企業戰略供應鏈管理的核心要求
1、供應鏈的類型、特征與形式和發展
2、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及要求
3. 供應鏈管理戰略的設計及要求
4、供應鏈管理的模式與實施原則
5、物流業供應鏈主要運作方式——拉動式供應鏈的建立
6、物流業降低運營成本的模式——業務外包的戰略選擇
7、供應鏈一體化的基本模式
8、供應鏈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與風險規避
9、實施供應鏈管理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途徑與建議
二、演練——現場分組討論并解決:面對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競爭要素的要求,如何做?
1、如何以客戶為關注焦點?
2、如何實現貿易伙伴間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共擔風險?
3、如何應用信息技術(信息軟件平臺),實現管理目標(如ID、UPC、POS及EDI、ERP、MRP等)?
4、如何根據市場需求的擴大,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
5、如何根據市場需求的多樣化,縮短從接受訂單到消費者的周期?
6、如何根據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縮短供給市場與需求市場的距離?
四、應用案例分析:
1、世界500強物流運營計劃供應鏈一體化的基本模式的優勢分析
2、如何規避運營計劃與供應鏈轉型中的風險
3、調查數據分析:中國門店缺貨年損失逾800億元——缺貨率高反應了中國零售市場什么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你的解決思路是什么?
第三部分:需求的預測與計劃的管理——對客戶/市場預測和計劃管理及定單系統改善
一、對市場需求的預測和分析
1、明確市場數量——相關需求和獨立需求
2、市場需求特性分析——不同特性對我們的啟示
3、用戶市場需求預測的四種方法
4、市場預測分析方式——定性和定量分析
5、綜合案例分析和現場作業:如何從市場調查報表中分析需求的變化規律?
二、傳統計劃的特點和局限性
1、傳統的企業計劃系統模式
2、傳統的企業計劃的局限性
三、現代供銷一體化管理體系聯動
1、SCM的實施條件和背景
2、SCM環境下的加工計劃新特點
3、供應鏈下的集成生產計劃與控制模型
四、SCM下預測、計劃、貯運、銷售服務等跨部門協作聯動
五、要用到的工具
1、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及接口工具:MRP/ERP/SAP/EDI和EOS
2、溝通的工具
3、供應鏈的工具——需求的預測/協同規劃和連續補貨(CPFR)
4、快速響應方法的要素分析工具
5. 快速響應的方法與工具(QR)
6、有效客戶反應(ECR)
六、應用案例研究
1、案例分享:某公司PMC組織結構的構建分析
2、案例分析:如果你是主人翁,你以為工作重心是什么,為什么
3、案例分享:某公司跨部門間協同作戰
4、案例分享:某公司本部門內協同作戰
七、學員現場角色扮演
1、現場測試:考考你的分析能力
2、你們公司計劃運營瓶頸問題解讀與分析
3、試比較傳統生產計劃與供應鏈計劃的不同點,并作簡要說明
4、如何做好市場預測工作來適應柔性生產計劃的需要
第四部分:對采購外包及戰略供應商的管理規劃與運營策略
一、采購外包供應商開發準備工作
1、如何時根據企業的產品特征將供應商的分類
2、企業在供應商矩陣圖中處于什么位置
2、供應商開發管理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工具
3、掌握供應商開發管理所必備的知識和要求
4、供應商行業結構布局情況是怎么樣的,怎么識別
5、供應商開發管理的具體步驟和流程是什么,關鍵點在哪里
6、案例分析:某公司高效的供應商開發流程圖分享
二、如何進行供應商的開發
1、開發供應商有哪些途徑
2、初級供應提供哪些資料給企業,如何認識和掌握這些資料的真實性
3、如何對供應商進行分析
4、討論:如何確保供應商資料真實性?如何確保供應商的能力?我們要重點關注供應商的哪些能力?
三、如何對供應商進行認證
1、供應商認證工作的前期要做什么準備
2、如何初選新的供應商,標準是什么?
3、如何對供應商樣品進行測試認證?
4、如何進行供應商中試認證?
5、如何進行批試認證?
6、如何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協議?框架協議如何制訂和如何簽?簽協議要注意什么問題?
7、案例分析:某集團公司供應商調查項目分析
四、培養優秀而忠誠的戰略供應商
1、如何看待我們的供應商?
2、如何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3、對待供應商有什么策略
4、在公司利益和供應商的利益面前如何實現雙贏?
5、如何對供應商進行定期評估
6、評估供應商怎么評?評的依據是什么?關鍵點是什么,權重如何界定?
7、如何利用供應商的評估結果對供應商進行管理?
8、“恩威相濟”管理供應商的具體策略是什么?
9、如何對供應商進行激勵?
10、激勵有哪些方法對供應商行之有效?是處罰還是獎勵,如何把握度?
11、案例分析:(1)某公司全面考核戰略供應商的體系分享(2)某供應商業績評估案例(3)某公司供應商評估制度(4)某公司供應商的改善小組是如何實現供應商改善工作的
五、如何同供應商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1、傳統外協管理與供應鏈下供應商管理理念
2、整合供應商的十大策略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的性質是一種企業聯盟
3、供應商關系分析——供應鏈五角分析模型
4、應對強勢、弱勢和伙伴供應商的策略
5、供應商管理的基本目標
6、如何整合供應商,降低供應鏈成本
第五部分:供應鏈下配送的控制和策略——物流運輸配送管理
一、裝卸搬運技術和設備
1、裝卸搬運分類
2、裝卸與搬運技術
3、裝卸搬運合理化
4、常用裝卸搬運設備介紹
二、包裝技術與管理
1、包裝的功能
2、包裝的分類
3、包裝容器
4、常用包裝技術
5、包裝機械
三、流通加工技術與管理
1、流通加工的作用
2、流通加工與一般生產的區別
3、流通加工的形式
四、配送技術和管理
1、配送方式
2、配送中心
3、配貨作業方法
(1)播種方式
(2)摘果方式
4、配裝方法的計算
五、案例分析:智能化配送管理
第六部分:供應鏈下物流信息化的支撐——物流供應鏈電商管理
一、信息識別技術
1、BC/條碼技術及應用
2、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及應用
二、信息交換技術
1、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及應用
三、信息定位技術
1、GIS、GPS/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四、物流信息化的平臺
1、物流管理信息系統(LMIS)
2、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分類
3、物流環節管理信息系統
4、供應鏈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5、公共物流信息平臺
第七部分:物流企業流程制度建立和核心文化的打造
一、對企業現在的流程及核心文化進行分析
1、現代企業與公司原有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
2、小企業的文化與集團企業的文化截然不同
二、企業的流程及核心文化建設的重點
1、建設EPU企業計劃單元
2、設置S&OP項目組和專員
3、建設S&OP主流程
三、企業的流程及核心文化建設的實施策略
1、長期計劃的制定和執行
2、需求與供應的平衡
3、訂單履行策略的實施
4、庫存與服務水平的調整
5、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6、S&OP會議機制實施等等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1、各大產業鏈條實現均衡發展
2、從原料到終端品多個環節融合并均衡發展
3、對全產業鏈的系統管理和關鍵環節的有效控制
4、預防孤島效應
5、需要做好“長征”的準備,打一場艱苦之戰
6、推進統一的品牌文化建設,成立了品牌管理部門
五、管控的轉變——設計供應鏈的管控戰略
1、設立“管而不死,放而不亂”的目標
2、限制下屬企業的投資沖動,由核心公司統一行使對外投資管理
3、核心公司統一布局下,有效分配投資管理權、財務管理權、人事管理權
六、財務的轉變
七、人力資源的轉變
1、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的變化
2、崗位要求和職責的變化
3、人員態度轉變及職業化的形成
八、案例分析:中外運集團公司的戰略運營計劃與供應鏈管理的四個方面要求
第八部分:供應鏈環境下的績效管理和對未來的思考
一、績效管理的管理
1、績效測評體系設計
2、KPI體系設計
3、績效評價特點及原則
4、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
5、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6、績效改進策略
7、績效改進的方法
8、績效改進系列工具
9、如何保證績效指標系統的和諧
10、如何適時調整與協調績效與業務發展的匹配
11、案例:某公司物流供應鏈總體績效系統的分析
二、企業物流與供應鏈KPI分析
1、合同及時齊套發貨率
2、物流成本下降率
3、合同平均運作周期(天)
4、低周轉及呆滯物料比例
5、缺貨率
6、無誤交貨率
7、交貨及時率
8、物流效用增長率
三、企業面對未來必須思考的問題
1、規模化不能等同為現代化
2、經營與管理必須相互相存
3、企業對資源依賴性
4、職能的定位問題
5、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滿足和創造顧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