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不斷的時間管理原則之三: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
一位哲人看見一位農夫在砍樹,每一斧下去都只能砍下一小塊樹皮—— 斧頭太鈍了。于是哲人問農夫:“你為什么不把斧頭磨快了再砍?” 農夫回答說:“我沒有時間磨斧頭!”
這個寓言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示。根據你的人生目標,你可以把所要做的事情制定一個順序,有助于你實現目標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為之。
時間管理的精髓在于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處理事情優先次序的判斷依據是事情的“重要程度”。需要強調的是,在考慮行事的先后順序時,應先考慮事情的“輕重”,再考慮事情的“緩急”。
把事情按緊急和重要的不同程度,分為ABCD四類:
A類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諸如應付難纏的客戶、準時完成工作、住院開刀等等。它們的緊急和重要性,要比其他每一件事都優先。
B類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我們生活中,大多數所謂重要的事情都不是緊急的,我們可以現在或稍后再做,主要是與生活品質有關,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向上級提建議等等。
C類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面看似A類領域的事情,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 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于這一類。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里面打轉,自以為是在A 類事情,其實不過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
D類屬于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如閱讀令人上癮的無聊小說、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毫無意義的辦公室閑聊等。這樣的休息不但不會充實你的精神世界,反而讓你更加百無聊賴,剛開始時也許有滋有味,到后來你就會發現其實是很空虛的。所以這種事情能省則省。
因此,當你面臨很多工作,而不知如何著手時,就應該記著帕累托原則。請記?。阂阎饕Ψ旁诳梢垣@得最大回報的事情上,而別將時間花費在對成功無益或很少益處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