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曾經被很多媒體質疑他是一個沒有知識的人,福特的做法是,邀請這些質疑他的媒體人來到公司讓他們隨便發問,聲稱可以完美的回答他們的各類問題,并請這些媒體朋友們準備好最刁鉆的問題。記者們如約而至,拋出了一堆專業的、非專業的、哲學的、歷史的、科技的等等各類問題。
福特先生在碩大的會議室里單獨面對眾人,輕輕的問了一句,你們問完了嗎?大家異口同聲,這些問題已經足夠了,他們甚至已經準備好將福特出丑的過程報道出去,看福特的笑話。這時福特先生起身,拉開會議室的大門,大門外陸續走進多于媒體人幾倍的各領域頂尖專家,依次坐在記者對面。此時,福特先生才慢悠悠的說:「這就是我的知識,他們會給你們每一個問題的完美的答案,」隨后開著自己的 T 型車揚長而去。
福特通過召集每個領域的專家、顧問,獲得了各種建設自己個人品牌的機遇,并將這個現象塑造成一種叫做生態的東西,這個生態會讓他的每一次發聲都像世界宣言一樣越洋、環球傳播。
在個人品牌塑造這件事上,很多值得分析的案例精彩程度甚至不亞于好萊塢大片,今天和大家分享關于個人品牌的塑造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階段性圈子
最近收集了很多企業主、網紅、大 V 咨詢的問題如下:
我想紅,怎么做?
我只紅了一下就不紅了,怎么辦?
我按照很多人說的方法做了,怎么還是無法更紅?
我都不知道為什么我就突然不紅了?
首先他們感覺到自己不紅了,也很著急尋找再次紅起來或者更紅的辦法,因為他們曾經體驗過個人品牌給自己帶來的益處——用沈騰的話說,干演員這行,來錢快。
其實這是這個階段的很多人面臨很大的假象,為什么呢?這些朋友們紅,并不是自己有多出眾,當然他們肯定是比很多人更有特色或更有意思的一群,但不足以支撐個人品牌持續得到關注。
他們大都是因為一個平臺剛剛上線,或者是在這個階段剛好需要他們這個類型的內容,又或者是他們和這個平臺的某個人關系密切,而這個人剛好可以把平臺的流量傾向他們。所以我們說,這是外部因素導致的結果,但他們卻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明顯是一道沒有解的題目。
所以第一個階段明顯特征是,這些紅人(其實只是個人品牌的一個階段的表象,我并不覺得這個詞是個結果,只是代表一個過程)都是讓自己的「才華」借助著某個平臺的流量而起,這個流量只和這些紅人發聲階段性的圈子有關系。
他們得到的支持源自同事、家人、朋友,他們必須有自己的「才華」,他們以極低的進入成本獲得了有限的席位競爭,他們盡可以靠關注者的分享行為獲得個人品牌。這個階段性過了,流量就走了,人也不紅了,無法有更多「才華」持續下來的人,就沒落了(這個階段就是現在的網紅現象)。
第二階段:專業化生產
這個階段會出現很多專業人士,為想擁有個人品牌的人們出席顧問、教練,或執行者的角色。但顧問并不呈現出系統和彼此協作的特征,因為大家在這時甚至是競爭對手的關系,大部分時間想擁有個人品牌的人要在這些專家之間聽取建議,然后自己判斷應該做出的決策和行為。這一階段的生產過程,更像是救火隊員四處救火,而非建筑師的運籌帷幄。
此階段的明顯特征,你想擁有自品牌就要自己設計全套策略,通過較小的必然機會和抓住較多的偶然機會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并且一直都在積極的尋找可以幫助自己出名的人,因為他的所有顧問都只負責一小塊業務,而不像我們“孔斌國際自品牌聯盟”統籌和計劃所產生的結果,所以偶然性偏高。
今天由于時間限制暫且在這里賣個關子,第三和第四階段我們在明天為大家分享。想出名、想低成本打造自己的品牌、想要自己的個人品牌產生持續收益,關注明天精彩內容。
孔斌國際“自品牌聯盟”會不斷的為大家送讓你身價迅速增值的干貨,
了解更多詳情請關注我們、給我們留言。
||孔斌國際自品牌出書聯盟||
策劃:沈培亮
編輯:達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