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需要研究人力資源
民營企業如何沖破家族化管理的藩籬(之六)
姚遠生
企業失敗多數是因為人力資源的管理的問題
研究中國企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研究人,研究人的生產率,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的狀況出發,去發現問題的實質。
通過對比發現,中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是日本的27分之一,是德國的25分之一,是美國的20分之一。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中國企業的招工難、用工荒、勞動力短缺,這些現象是問題的實質嗎?
原來,我們的多數企業遠遠沒有發揮人的潛能,嚴重的浪費了勞動力。這就是中國的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落后現狀。統計數字表明,中國經營失敗的企業中,有73%都是因為有關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導致的。
主要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應該用來研究人
我們知道,就像決定汽車行駛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汽車的性能,另一個是公路的質量一樣,決定企業成敗的核心因素也是有兩個:第一個是人員素質問題,第二個是管理機制問題。其中,就像汽車本身的性能是行駛速度的決定性因素一樣,在企業里面人的因素始終應該是第一位的。因此,企業主要管理者的第一要務應該是研究人的因素,掌控人性,挖掘和發揮人的潛能。
曾經被稱之為“世界第一CEO”的GE公司前任掌舵人杰克·韋爾奇,在位18年,創造了GE公司令世界矚目的業績,為全世界的企業培養了堪稱最多的一流CEO。他認為,優秀的企業領導人應該是這樣分配自己的工作時間的:
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匯聚、培養、考核和選拔人才;
用三分之一的時間,研究培養和留住人才的政策與機制;
用三分之一的時間,關注公司戰略、產品、市場、客戶、技術、公共關系等等各種事務。
但是,中國很多企業的管理者,不研究人,不研究人力資源管理,不學習人力資本的概念,不關注人性的時代特征;也不研究制度,不研究規范,不研究流程,不研究機制。他們把精力都放在別的地方。因此,他們忽略了自己在企業管理中最主要的兩大職責。這樣的企業,怎么可能不出現凝聚力問題、效率問題和員工穩定性問題呢?
管理風格必須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進步
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管理者需要密切關注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人們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變化,隨著人性的進化,企業管理的機制也需要隨時刷新和升級。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企業管理處在“霸道管理”階段。那個時候,企業主主要依靠權力管理,顯然,這種模式早就徹底過時了。但是,今天還有很多企業的老板,在對這樣的管理風格奉行不渝。
上個世紀80和90年代,企業管理處在“王道管理”階段。那個時候,企業主要靠制度、規范、流程來管理,這種管理模式的人文環境,也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徹底終結了。然而,中國的很多企業家還沒有進化到這一管理階段,還有很多企業家正在學習和運用這一管理模式。
進入21世紀,企業管理進入了“人道管理”的時代,這是社會發展的人文環境所決定的必然結果。在這一階段,既需要利用完善、合理的制度、規范、流程確立企業的基本運營機制,又需要以高度的尊重、信任和關懷來驅動人性的力量。管理需要的是,同時對規范的尊重和對人性的敬重。
時代不同了,管理的風格和重點肯定也就不同了。時代不同了,人性的特點也就不同了。因此,管理者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必須了解和掌握每一代人的性格特征,必須根據新時代人群的特征去確定企業管理的風格和模式。
例如,如果你不熟悉80后和90后的性格特征,你就不了解他們最大的長處和特點,你就無法發現他們這一代人最閃光的優勢和可愛之處,就無法挖掘和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像很多的管理者那樣,你還可能認為這一代人是不好管理的一代人。這種錯誤判斷,源自于管理者不善于學習造成的與時代進步的隔絕。
人力資源管理的四大目標是什么?
根據以上所述人性進化和管理時代變遷的規律,結合筆者近年來企業管理的實踐、企業管理咨詢和顧問的經驗,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今天,中國的企業要實現長期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解決發展動力的來源:
(1)通過學習和培訓不斷提升團隊能力;
(2)通過人力資本投入和開發凝聚核心人才;
(3)通過組織建設、系統建設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
(4)通過價值觀、使命、企業文化和戰略管理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與核心競爭力。
可見,在全新的時代,企業管理需要更加重視和加強人力資源各個模塊的管理,包括:要加強人力資本的規劃與管理,要加強工作分析與崗位說明的管理,要加強招聘與人才甄選的管理,要加強員工培訓與人才培養的管理,要加強薪酬體系設計與福利的管理。
萬事萬物,人是根本。企業的根本在于人。中國的企業,只有把有關人的因素的管理做到位,做專業,做細致,才能夠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