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個念看待推動創新思維時所遇到的困難
原來很多的成功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一回事!!
我們常會羨慕有些公司在創新上能有些令人驚艷的表現。到底關鍵在哪!!
但看了這篇故事后,非常有感覺,原來這一切都只是我們少了點訣竅而非努力。
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年輕人想到一個環境清幽之處修行,找到了一間座落在湖畔旁的寺廟。
有一天他與二個師父繞著湖邊走,走著走著到了寺廟的對面,并準備就地打坐。
突然間,一位師父說:我忘了帶個帽子今天氣溫有點低,我回去拿。
年輕人說我去吧!我走程快。
師父說不用了!我不會比你慢!
接著他就往湖面走過去,不一會功夫就消失在那盡頭,再一會兒竟帶著帽子回到原地。
年輕人看著這一切發生的那么快速與自然,還搞不清楚狀況。
第二位師父也說我該回去拿個蒲團來打坐!話說出口他已走向湖面,一樣瞬間就消失在湖面上,一會兒又回到原地。
此時,年輕人心想我這年紀應該不會比他們差,也走向湖去,走著走著只有往下沈的力量,并沒有剛剛師父的湖面健步如飛,試一次不行再試第二次,一直試的結果是不斷嗆到再起來不斷失敗…
師父們看著年輕人鍥而不舍的努力想找到方法,對望了一下說…
我們是否應該讓他知道在湖中的每一個石頭在的位置…
別期待用同樣的方式一試再試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愛因斯坦說:
若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作同一件事,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應該是瘋子!
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當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功時,總覺得依樣畫葫蘆總可以得到一些經驗或成果,但常常并不如人意,若一試再試三試仍是失敗時,是否該停下來重新思考應該關注的重點。
OECD國際組織幾年前研究了全球200多家具創新力表現的中小型企業,發現這些公司不僅專注在本身的專業與知識上,更重要的他們也都關注組織的愿景、策略的發展及組織創新環境的打造。
過去在組織內會直接接觸創新的相關訊息的部門大部份是研發單位,但現在環境的快速變化只靠研發單位已不足以應付,從不同的研究報告中也發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是必然的努力方向。透過群體的腦力與經驗才能更快速與精準的掌握需求與改變。
不再僅聚焦少部份人的創新力提升,而是打造全員創新環境!!
朝全員創新的方向前進,首先要努力的就是全員創新觀念的建立,從科普與應用的角度應該給予更清楚的創新思維,解除創新是少部份人的責任與困難的工作等偏見,讓大部份的人可以以參與且支持的態度看待組織內不同地方的創新。
從過去輔導與協助不同的大型組織推動企業文化改造的經驗中,我們看到當組織內大部份的人愿意相信與配合時,團隊的巨大動能才能讓組織的策略被完整貫徹與實踐。
打造創新的環境就同企業文化的改造過程,一樣是從了解、認同、自我工作連結到工作上的落實,而第一步突破全員創新的思維就是重要的工作。
創新的心防是不容易用培訓課程突破的,因為每個人各自都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試想若將創新的思維的建立是從日常生活開始,這一切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呢?運用培訓課程教材*創新羅四塔思考圖,讓四個人共同討論與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可能的方法與遇到的困難,進而找到自己對創新的理解與工作上的應用。
建立全員創新的思維會帶不同的創新成果,面對快速變化的內外在環境,更需要多元與不同角度的看法與作法。
結論
從故事中發現別人的成功不是練就一身湖上飛走的絕技,而是突破關鍵的門坎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成效。近年創新的成功已不在是僅聚焦于少部份的能力提升,而是全員的共同努力的成果。透過有效的系統性創新工具大規模的提升創新能力。建構好的創新環境與土壤,將是產生創新成果重要的工作項目。
*思考圖:思考圖來自法國之SPECIFIQUE的獨特溝通工具(圖示),已擁有25年輔導經驗,服務數十家跨國大型組織與上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