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發展趨勢分析預測
蔣健才
摘要:我國依舊是發展中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城鎮化普及率還不高,第二產業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完備,十八大以后,我國明確提出要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在這樣的經濟發展大背景下,我國對礦物業的需求將會有快速增長之勢,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有所緩慢,但未來經濟增長相對還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市場需求的缺口,必將帶動我國礦物業的發展。我國礦物業企業發展未來將進入陰極則陽的發展趨勢階段。
發展的歷程
建國50年以來,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取得巨大成就,初步查明了我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發現、勘查和開發了一大批礦床,不僅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證,而且形成了比較強大的礦業體系。過去的50年,礦產勘查和開發基本保證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
1 陰極點徘徊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礦物業發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2 陰極則陽緩慢上升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后,20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我國礦業初步發展,進入陰極則陽的緩慢上升趨勢。
3 陰極則陽的快速上揚和暴漲階段;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2008年,隨著我國工業化經濟高速增長,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科技進步等因素,裝備和開采技術不斷大踏步前進,我國礦業發展進入陰極則陽的快速上揚和暴漲階段。
4 陽極則陰下降趨勢;受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的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礦業發展自2011年到2012年之間,發展呈現了“陽極則陰”的下跌趨勢。
礦產資源未來需求嚴峻
在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工業化接近完成時,基礎設施建設趨于完備,第二產業讓位于第三產業,礦產資源消費增速趨緩,隨后日、韓和我國臺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快速崛起,道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后期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進入快速的工業化過程,還有包括東南亞、南美等發展中國家先后紛紛進入工業化過程,全球礦產資源的消費需求必將又一次高漲。由于新一輪工業化浪潮涉及的國家、人口數量更多,基礎條件又相對薄弱,因此未來數十年礦產資源的需求將更為龐大,礦產資源問題仍將是全球性的重大問題。
現階段經濟發展離不開礦業基礎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現階段我國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來源于礦產資源,30%以上的農業用水和飲用水來自屬于礦產資源范疇的地下水。沒有礦產資源持續穩定的供應,就沒有現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什么導致了礦產資源的急劇需求?
從世界礦產資源的消費趨勢看, 20世紀上半葉礦產資源消費的高速增長代表了主要發達國家快速的工業化過程,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向服務業的轉變,引起物質消費更廣泛的進程-小型化、精細化、電子化、計算機化、自動化和高速交通等,這個過程并沒有減少礦產資源的消費,相反加速了礦產資源的消費。直到70年代末主要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進程以及新經濟的蓬勃發展、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觀念和態度的轉變等因素,才使發達國家礦產資源消耗的加速趨勢有所減緩。
“陰極則陽”工業經濟,拉動礦業“陰極則陽”
19世紀末以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高速前進的工業化、城市化、人口增長以及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極大地消耗著礦產資源。20世紀人類消耗的自然資源總量超過了以往人類歷史累計消耗的總和,而其中的大部分消耗在最近的25年。在這些消耗的資源中,絕大部分是礦物材料。以美國為例,百年間,物質消耗總量從每年1.61億噸增長到28億噸,增長了近20倍,其中可再生資源比例世紀初達41%,而到世紀末只有8%。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每年消耗的金屬量超過1.6億噸,這是當世紀初的15倍!超過當時消耗的所有物質總和。
世界礦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長率在全球經濟增長比例中越來越大,世界經濟增長重心正從發達經濟體轉向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將帶動全球經濟前行,從而繼續帶動全球礦業的發展。
1 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和中西部崛起,城鎮化進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中國礦企業發展
2 印度做為人口和經濟大國,整個社會轉型和城鎮化建設剛剛開始,發展和建設的需求必將拉動礦產品需求大為增加。
3 南非等其他新興國家的快速工業化進程,將帶動礦也發展
4 自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世界各國必然吸取教訓,對金融衍生品加強監管,使礦產品價格波動幅度減小。
我國礦業未來趨勢預測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進入工業化經濟高速增長階段,礦產資源的消費增速甚至超過國民經濟的增速,礦產資源供需之間嚴重失衡,主要表現為礦產儲量增長與產量增長失衡,產量增長與消費需求增長失衡;部分礦產品例如鐵礦,進口量激增,現有礦產資源儲量的保證程度急劇下降。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加之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我國礦產資源消費需求還將有大幅上漲!
我國依舊是發展中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城鎮化普及率還不高,第二產業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完備,十八大中,我國明確提出要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在這樣的經濟發展大背景下,我國對礦業的需求將會有快速增長之勢,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有所緩慢,但未來經濟增長相對還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市場需求的缺口,必將帶動我國礦業的發展。我國礦業企業發展未來將進入陰極則陽的發展趨勢階段。
礦業企業發展依舊面臨問題——發展失衡
以鋼鐵為例,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但煉制鋼鐵的礦物原料——鐵礦石進口高速增長,導致我國鋼鐵企業生產受制于國際鐵礦石供應;而另一邊,我國鐵礦企業共計近四千家,其中大型企業僅三十余個,中型企業只四十余個,其余均為小型集群采礦。企業集中度低,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和高效、高利用率開發。
事實上,我國礦業企業普遍存在相似的問題,企業集中度低,不利于形成規模效應;加之核心技術欠缺、裝備落后、觀念滯后等因素,已經嚴重制約我國礦物的高效開發利用。
我國礦物業突破發展道路在哪?——平衡之道
1 增強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樹立平衡發展模式,轉變發展方式
2 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促進勘查開采科學化、規模化、集約化;
3 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科學開發、綜合利用、有效管理的長效機制,提高資源回采率、選冶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
4 以“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我國幾十年的地質找礦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5 認真研究工業化過程與礦產資源消費需求的關系,樹立平衡關系模式,客觀評估我國礦產資源的供需現狀,科學預測未來全球資源的供需態勢。
礦業發展的機會在哪?——機會與能力的平衡發展
日益緊張的礦產資源供給形勢,為礦業經濟提供了發展空間。據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稱,2011——2015年末,中國鋼鐵業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將達到11.3億噸。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而礦產資源儲量的增長卻遠低于開采量的增長。
國家加大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秩序的力度,資源整合、國家規劃礦區等工作,顯示了國家對礦業企業發展的導向;物權法出臺,明確了對礦業權作為財產權的保護。在這樣的形勢下,必將有一大批技術落后、競爭力弱的礦業企業將陸續被淘汰;而對于有技術,有競爭力的礦業企業來說,如果能抓住機遇迅速進行產業結構和生產經營方式的調整,將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我國民營礦業該如何發展?
以資源擴張帶動資本擴張,繼而帶動技術發展,以技術發展帶動資源擴張,迅速占領市場,增強持續競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尋求資本的支持?是民營礦業發展的必備條件,能否尋求到風險投資,是民營礦業發展的核心。上市融資將作為促進我國礦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近幾年來,中國證券市場雖然也為國內一些小礦業企業提供了一定的上市融資支持。但總體看,由于行業特殊性和制度原因,國內礦業資本市場還相對弱小。
同類產品之間、替代品之間的競爭加劇;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現在礦資源行業的競爭,已經不單單是規模與價格的競爭,最根本的競爭是企業核心核心科技的競爭,而競爭的本質是誰能一直保持領先優勢。
作者介紹:資深行業發展預測專家,中國平衡預測法創始人,蔣健才老師,積二十多年之精心研究,獨創蔣氏平衡分析法。
二十多年來,蔣老師的平衡預測法,以其預測的科學性,準確性,實用性和普及性而享譽各行各業。
蔣氏平衡分析法,凝聚了我國歷代先賢之智慧,結合當代科學之辨證,對社會形勢,市場變化,市場需求,應變韜略,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戰經驗。多年來,為政府部門,行業,企業作出準確的診斷。指出行業存在之問題,提出解決之辦法,指點迷津,出謀獻策,先知先覺,命中率高,屢奏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