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在央視播出,節目的最后,泉州石獅歸僑老人程世坤回鄉定居“擺桌”(宴請鄉鄰)。在長達3分鐘的時間里,故事詳細介紹了泉州蘿卜飯的做法:沙土蘿卜、八分肥兩分瘦的帶皮肥肉,與香菇、海蠣、蝦干同煮,肉的豐腴,蘿卜的清甜,米粒的飽滿,搭配成一種簡樸又豐饒的主食。
《舌尖2》播出第二天,淘寶網特色中國廈門館館長海螺的朋友圈一下子熱鬧了,“記者們在打聽,淘寶小二也在打聽,他們問廈門館能否到線下去找找沙土蘿卜。”海螺說。
4月22日,福建媒體《泉州晚報》刊登一則新聞“墻內開花墻外香、大廈蘿卜陷滯銷”。文章直指在熒屏上讓人垂涎三尺的沙土蘿卜,在當地卻乏人問津,8分錢一斤都賤賣不出去,這讓菜農們倍感無奈。
但是這一則新聞,卻讓經歷了朋友圈轟炸的海螺有所觸動,“我們想做一些嘗試,用電商改變農業游戲規則,讓農民有尊嚴的種植。”海螺告訴《天下網商》記者。
探訪沙土蘿卜
4月23日,海螺和林立開車至泉州石獅蚶江大廈村,《舌尖2》中歸僑老人程世坤追憶的“古早味”正是源于這里出產的沙土蘿卜。
當地農民林文正告訴海螺,蘿卜是大廈村沙土地的特產,村里有1000多畝土地,700多畝種的是白蘿卜,每畝產量達5000多公斤,大多以銷售為主,是村里的主要收入來源。
沙土蘿卜從最開始賣兩三毛錢一斤,后來越賣越便宜,現在,市場行情已降至8分錢一斤,林文正的手頭仍有20萬斤蘿卜銷售不出去。“三年了,整整滯銷三年了”,當《舌尖2》的粉絲們滿世界地找沙土蘿卜,這里的生產者們卻在一聲嘆息。
在來大廈村之前,海螺已經通過淘寶網的數據魔方查看了沙土蘿卜的搜索量,幾千個,這個數據讓他心里有了底。聽完林文正的講述,吉象吉送的林立當場拍板,“20萬斤蘿卜我全要了,明天我就先來拉兩萬斤過去。采購價不能按照你們批發價8分每斤,我按3毛每斤來收購。”
當天晚上趕回廈門,海螺立刻在朋友圈和聯絡圈里分享了沙土蘿卜的最新情況,很快引起了包括淘寶網聚劃算小二在內多人的興趣。海螺連夜起草《追尋舌尖的腳步》文案,以舌尖的美食為脈絡,將大廈村沙土蘿卜的滯銷故事娓娓道來。
在這份圖文并茂的文案中,大廈村種出好蘿卜幾大原因——沙土、海風、地下水的分析,村民們種植的情景,沙土蘿卜真實的長勢,蘿卜飯以及各類蘿卜名菜制作方法都被一一呈現。另外,菜農林文正、大廈村村委副書記、《舌尖2》中出鏡的“蘿卜飯老人”——歸國華僑程世坤都親自出鏡為大廈村沙土蘿卜代言。
讓海螺感動的是,兩天后淘寶網聚劃算小二佑和、浣青、瀟唐就飛到廈門考察沙土蘿卜。雖然,最終因為20萬斤的蘿卜產量而不能做聚焦活動,但小二還是讓海螺先把產品組織起來,去報聚劃算生活匯的活動。5月16日,沙土蘿卜登上了聚劃算的官網,為期3天的特價蘿卜,再次掀起一股“保衛蘿卜”熱。
沙土蘿卜的F2O效應
《舌尖2》節目播出后,海螺用電商邏輯把大廈村的沙土蘿卜進行了重新包裝,第一批沙土蘿卜由滯銷到售罄,前后不過一周時間。
借助于媒體所帶來的熱點事件效應而轉化的購買力,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陳亮將這種效應總結為“F2O(Focus to Online)”模式,營銷界稱之為“傍焦營銷”。網絡零售分為“替代性消費”和“新增消費”兩部分,F2O模式帶來的消費,則基本上全部屬于“新增消費”,這也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當前消費模式的升級。
在海螺看來,所謂“F2O”中的Focus,即為亮點。當某些媒體和某些事件出現的時候,這個亮點會轉化為大量的需求。“如果賣家能及時跟進,把熱點產品做成一個SKU,它就不僅僅能帶動某一個產品的銷售,而且能帶動整個品類的增長”。由于F2O做的是增量市場,因此商家需要抓住流行的要素:焦點事件和附著點,如慶豐包子、例外服飾,就成功地通過傍焦營銷將品牌深化。
另外,焦點事件出現也考驗著人們的快速反應能力。
海螺說,第二天吉象吉送將首批兩萬斤沙土蘿卜拉到倉庫進行分裝,加入氣泡袋,完成稱重。“這些都是挺復雜的事”,如果沒有整合吉象吉送的供應鏈資源,這一次“傍焦營銷”無疑會是一次失敗的經歷。而即使做出了諸多準備,沙土蘿卜仍不可避免地會在物流配送中產生損耗。
“蘿卜含水量高,盡管分裝時加入氣泡袋,部分蘿卜還是撞爛了”。幸而,海螺的團隊熟悉電商的操作邏輯,對于損耗的蘿卜,他們直接給買家發新貨,買家也可以選擇退款而無需退還貨物。這樣的處理手法贏得了買家的好感。
在海螺看來,目前F2O還僅僅只是一個概念,因為其對應的底層邏輯并沒有完善。“F2O只能輻射到單品層面,還沒有到達品類層面上、品類的打造機制層面上”,海螺認為,所謂的F2O底層邏輯是指由單品焦點事件帶動線上搜索,到單品以及拉動整個類目的實際成交。“這里我們所說的是一個葉子類目,它有一系列的產品,沙土蘿卜、蘿卜干等等。現在,從爆款單品到一個品類的打造邏輯都沒有形成,當然更加無法上升至真正協同地做增量市場。”
海螺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舌尖2》第三集里,來自蘭嶼的清煮飛魚干令人印象深刻。節目一播出,飛魚干的后臺搜索量巨大,可是淘寶網上只有一個網店在售,因為店鋪自身的經營能力有限,最終也只成交了三四百筆。
“對于F2O而言,這里有一個放大和浮現的機制,僅僅靠搜索是不行的。所以,當焦點出現的時候,營銷策劃、供應鏈整合、售后服務以及適時固化品牌與產品都是必不可少的。”海螺說。
農產品F2O反思
2012年底的《舌尖1》讓遂昌著實火了一把。老包用自家毛竹林里的冬筍,制作一道家常筍湯,腌篤鮮的香味穿過電視畫面直接飄進了食客的心里。
淘寶網特色中國遂昌館館長、遂昌縣網店協會會長潘東明告訴《天下網商》記者,《舌尖1》首播的時候對于遂昌筍的銷售實際并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因為當時的渠道和信息流都不暢通,“大家想買,但不知道該去哪里買”。
雖然遂昌冬筍只是傍焦《舌尖1》,但遂昌館卻將這種邏輯一直延續下來,“我們在冬筍上市之前,都會做深度的記憶喚醒。通過前期預熱、中期供應鏈整合、后期服務打通,來實現產品的全周期性管理。”潘東明說。
從冬筍和筍制品開始,遂昌館現已經開發出了8個常規產品品類,包括地瓜類、土豬、土雞、有機魚、山茶油、菊米等。針對這些產品,館里有一套完整策劃,以時間為軸來選擇推廣的產品。
在潘東明看來,對農產品電子商務從業者來說,可以通過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學會將產品與熱點相結合進行營銷的技能。但對于大部分從業者而言,自己來創造F2O是很困難的。
“我們信奉小米的模式,在自己的粉絲圈或是自己的影響力能覆蓋的區域內做聚焦。”潘東明說,“例如端午節,借助節日吃粽子的習俗,我們在營銷特色長粽時加入故事和人情味,去年僅僅依靠微博推廣,就銷售了7000多根。”
成功的F2O在于價值再創造
在這一系列的傍焦營銷案例中,其實,這是一個價值發現和價值再造的過程。《舌尖》系列做到價值發現,通過人類自身的情感去重新定義一個產品的價值。以沙土蘿卜為例,這個產品在當地并不值錢,但是加上“鄉愁”的元素就變得無價了。
海螺認為,在這一系列過程之中,電視臺的播放過程是沙土蘿卜的價值發現,而沙土蘿卜的價值再創造,就是挖掘出更好的蘿卜產品,把它變為“名蘿卜”,從而賦予這個產品更多的內涵,讓它從產品變身為品牌。譬如本來生活的儲橙案例,事實上,對于很大一部分的消費者而言,它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意義。
一次的傍焦營銷并不足以解決沙土蘿卜的銷售難題。因而,當海螺提出以更高的價格來收購剩余蘿卜時,大廈村的村支書提出了反對意見。在他看來,8分錢一斤是市場價,如果因為某一個事件而把正常市場價格秩序打亂,他更擔心來年的蘿卜銷售情況。
其實,從遂昌筍的“記憶喚醒”機制里,不難發現F2O也是可以延續的。在離開大廈村時,海螺對當地的村民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要給大廈村的沙土蘿卜注冊商標;其次,要有一個清晰的選品標準;第三,要與外界保持通暢的交流,維系這個產品的熱度;最后,要建立一個長效的跟進機制。“當產品達到相應的標準化后就可以用電商的方式去打造”。
《舌尖2》劇組在泉州拍攝期間,總導演陳曉卿曾經對媒體表示:“在泉州拍的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的記憶密碼的故事,年少時喜歡吃的東西,長大會不斷思念它的味道。石獅的這位老人,盡管在美國的生活條件好一些,但吃不到思念的味道,這可能會是很多中國人有同感的一個故事。”
故事有很多種講法,在《舌尖》系列里,故事的挖掘、人類底層情感的發揮,其主題已經不僅僅是美食,而是“回家”。在聚焦社會熱點
事件時,往往更需要“初心”和“情懷”,所以才能做出迅速而帶有“溫度”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