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這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優秀投資者、創業者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改造著各行各業,但這些精英們,卻在同一個簡單的謊言面前無能為力。
夸大虛報融資金額,正成為創投圈公開的潛規則,并在外界不痛不癢的批評聲中愈演愈烈。
“80%以上的創業公司都會虛報融資,人民幣變美元,融資金額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據業績情況分階段到位的投資變成一次性融資更是普遍做法。”諸多接受騰訊科技采訪的創業者承認。
多位投資圈人士則向騰訊科技聲稱,國內科技公司中實際融資額能達到1億美元以上的少之又少,A輪融資真達到1億人民幣的公司2015年也很難超過15家——事實上,據騰訊科技統計,目前A輪對外宣稱融資億元及以上的公司至少有60家,其中的水分不言而喻。
此前業內討論較多的爭議案例,包括C輪融資1億美元的辣媽幫的實際融資金額可能僅在3000萬美元左右,B輪融資2500萬美元的拉勾網實際融資金額可能只有900萬美元等等。騰訊科技注意到,辣媽幫的C輪融資領投方唯品會,作為上市公司,并未在任何公告中披露這筆金額應在千萬美元級別的交易。
困難在于,對于外界而言,要想掌握創業公司融資造假的證據困難重重。在當下的浮夸環境和風氣中,所有創業者、投資人都已裹挾其中,身不由己。很多創業者向騰訊科技坦言,自身或多或少存在虛報金額的行為,但他們顯然不會愿意提供詳細數據和證據,而相關投資方,也完全沒有“大義滅親”的動機。
不過,近期全球資本市場持續動蕩,風險蔓延或將逐漸逼出創投領域的融資泡沫。創業公司此前通過虛報融資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夸張地步,但在融資趨緊、投資人愈加謹慎的趨勢下,如果公司本身業務和產品不夠過硬的話,恐怕很難再找到下一輪融資。資本冷卻階段,那些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很可能被打回原形。
億元融資成造假重災區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將融資造假描述為“行業內的一種新默契”。“中國商業文明真要達到實話實說、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線,還得要若干年。”徐小平告訴騰訊科技。
今年2月,徐小平便曾發起倡議,抵制創業公司虛報融資。“虛報融資額的事件還是不斷上演,甚至徐小平自己投資的某物流公司都沒有遵守這個倡議。”不過,快貨CEO潘先林卻向騰訊科技表示。
“融資金額數字后面多加一個零,把單位里的人民幣換成美元,再或者直接夸大三五倍,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資人表示。
據知情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個性智能理財平臺銅板街曾在2013年12月對外宣稱完成千萬美元A輪融資,但實際情況是,銅板街A輪融資額僅為200萬美元,也就是說,銅板街對外宣稱的融資額是在真實融資額的基礎上再乘以5。
“如果一個看起來不是特別優質的項目融到了比較好的價格,基本都是有水分的。”志成資本創始人鄧海韜直言。
作為主角,創業者往往離事實的真相更近一些。房司令CEO吳超告訴騰訊科技,目前80%以上的創業公司都會虛報融資額,三五倍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很多公司會在真實融資額的基礎上直接乘以10倍。
這一說法得到部分其他創業者的證實。另一悲觀的結論是,目前幾乎所有的創業公司在公布融資時,都會或多或少地虛報。深圳創東方投資總監李享則強調,O2O市場、智能硬件領域以及互聯網金融領域,估值泡沫比較普遍,媒體曝出的離譜融資金額“僅供參考”。
在保密協議的保護傘下,查證創業公司造假非常困難。但是涉及上億規模的融資額,依舊是行業的一個坎,往往可以從數據和估值慣例等方面,判斷一家公司融資是否存在水分。
源碼資本曹毅(微博)告訴騰訊科技,融資1億美元的公司非常少,這意味著公司成為行業“獨角獸”公司,但目前市場上很多號稱融資1億美元的公司,無論領域、業務還是規模,其實都和獨角獸公司相差較遠。
辣媽幫就是一個在業內頗受質疑的案例。辣媽幫號稱C輪融資1億美元,達到10億美元估值,但業內人士分析稱,即便是根據辣媽幫公布的數據做推斷,年銷售總額也不過6億人民幣,根據電商行業估值規律,再加上熱門行業上浮一倍的慣例,估值也僅有24億人民幣左右。
丁香園CTO馮大輝也曾發文炮轟某互聯網醫療行業公司造假,后者當時宣布獲得總額超過1億美元融資,號稱該領域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融資(時間和描述上指向掛號網)。
更早前,拉手網、大眾點評先后宣布獲得超1億美元融資時,大眾點評網CEO張濤也曾向媒體炮轟,稱不久前某團購網站對外宣布獲得1.1億美元融資實為注水后的“忽悠”數字,真正的融資金額大約是5000萬美元。
除了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容易受到關注之外,A輪融資號稱1億人民幣以上的融資額也是一個分界線。
梅花資本合伙人張筱燕告訴騰訊科技,創業公司A輪融資基本都在300萬美元到500萬美元左右,達到1億人民幣的公司比較少見。有匿名投資人向騰訊科技聲稱,2015年到目前為止,A輪真實融資超過1億人民幣的公司不會超過15家左右。
而騰訊科技梳理發現,2015年,有報道稱A輪融資達到1億人民幣或者2000萬美元及以上的公司,便超過60家,其中有多家甚至連投資方都沒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