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特點:
1、按照用戶的訂貨需要組織生產,適合于面向訂單的生產組織方式
2、產品生產周期較長,產品結構復雜,工藝路線和設備配置非常靈活,臨時插單現象多,零部件種類繁多。
3、因產品的種類變化多,非標產品較多,要求設備和操作人員必須有足夠靈活的適應能力
4、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率很大程度依賴于工人的技術水平,自動化主要在單元級,產品質量不易保證
5、產品的結構與工藝有較大的差異
6、加工零件繁多:需要的材料多,車間現場往往需要填寫大量領料單據,如工藝管理,還需填寫大量的工藝移轉單據。
7、生產設備采用通用設備,按照工藝原則組織生產單位
8、每個工作中心承擔多種生產任務的加工
現狀分析:
1、造成在制品數量過多,賬務不準。由于制造工藝復雜,從第一道工藝開始到最后一道工藝完成,其間所要經過的時間通常需要數天甚至數周。眾多的零部件,分布于多個車間,各道工藝分別已經完成多少數量,差多少數量未完成,還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以及各道工藝當前在制量為多少,目前進行到哪一道工藝等等信息無法準確及時的得到。
2、加工中,有很多特殊的工藝需要委外處理,或者客戶需求批量大時,也需要把部分訂單委外加工以緩解壓力,傳統手工作業管理往往無法應付如此復雜的狀況,造成了工作難度增加,難以把握產品的進度和質量。
3、實際生產過程中,往往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產品的重修返工,材料、半成品的報廢等等,管理人員很難及時掌控車間現場狀況。
4、部門協調不周,由于產品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可能中途變更產品規格,部門之間不能及時傳遞信息,物料供應不符合要求,給生產帶來困難,造成交期的延誤。
5、由于大部分零部件加工周期長,某些原材料采購不易。不能再銷售預測不準確的前提下,制訂出合理的采購、生產計劃。
6、原材料的市場價格波動幅度比較大,難以預測,因此, 企業很難做到按需采購,造成庫存的積壓。
7、零配件種類非常多,而且是通常是典型的多批次、小批量生產模式,因此訂單數據和BOM數據非常龐大,對物料的需求分析造成困難。
8、對于單件小批量生產企業而言,由于生產一種產品的工藝、工裝設備投入相對比較多,無疑增加了產品的成產成本。不能從批量和規模上取得優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