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泰證券官網公告,計劃于2015年9月25日收市后,陸續暫停提供同花順手機客戶端、網易財經APP、鑫財通、萬德APP等下單服務。
華泰證券稱,此通知是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15年6月12日發布的《證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統評估認證規范》(中證協發[2015]124號)文件精神,客戶下單必須在證券公司的平臺下封閉進行。
這意味著,在加緊清理場外配資的背景下,券商與第三方移動應用軟件相關的交易業務也開始得到重視。
據證券時報報道,在齊魯證券率先向信托公司發出清理賬戶的告知函之后,包括中航證券、銀河證券、西南證券等亦有跟進舉動。據其了解,此輪針對場外配資的清理工作共涉及47家券商,而待清整的存量賬戶資產料在2000億元以上。
為何券商以前跟第三方互聯網公司合作,現在卻不想合作了呢?《財新》稱,以前合作是因為第三方互聯網公司技術強,客戶體驗好;現在的問題是,在目前證券監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并未出臺監管細則的情況下,這些帶下單交易功能的第三方應用,與場外配資的信息接入系統一樣可能蘊含系統風險。
有券商人士對《財新》表示,除配資業務外,并未接到基于互聯網金融外部接入信息系統需要大規模停止的通知。雖然停止第三方客戶端接入并未大規模鋪開,但監管對于券商與第三方軟件商之間合作的態度已愈發謹慎,包括涉及到交易相關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
與配資業務不同,對于證券公司與這些第三方軟件服務公司的合作,監管部門至少在過去并不持反對態度,但要求必須規范,不允許交易信息在第三方軟件中停留。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3月份曾表示,鼓勵證券公司大力發展互聯網證券業務,鼓勵證券公司結合自身狀況與發展戰略與互聯網企業、信息技術系統開發商等第三方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同時也高度重視證券公司在利用互聯網探索業務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合規及信息安全問題。
他還表示,“目前,市場上存在一些不具備業務資格的第三方機構通過與證券公司網上交易系統對接,間接開展證券經紀、投資咨詢等業務并留存投資者交易委托信息的情形。”此類行為不符合證監會及交易所有關業務資格管理、交易委托、信息安全的有關規定,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證監會及自律組織已及時關注并引導規范。
但在配資引發資本市場一系列的動蕩后,監管已放緩對基于與第三方軟件合作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一家證券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財新》稱,近期協會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態度非常謹慎。事實上,不少證券公司開展的互聯網證券創新業務也都與這些軟件公司進行合作,但所有涉及到交易的新業務都已經放緩。“標準沒出來,發令槍不響,我們大家也只能端著,而且第三方公司也會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