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P2P借貸的規模有望突破770億美元,較三年前翻了15倍。全球第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目前的市值約70億美元,該公司去年凈虧損330億美元。和次貸危機爆發前一樣,現在P2P公司已經開始證券化貸款,并打包出售。那P2P已經失控了嗎?下一場金融風暴正在向我們襲來?
在如今低利率的環境下,P2P貸款利率吸引了投資者。美國兩年期國債利率已低至0.6%,而優質P2P貸款利率可達7.6%。P2P目前僅占到全球企業和家庭貸款的0.08%,該市場總量高達96萬億美元。P2P或許是對資本分配的真正創新。那P2P究竟是改革還是另一場泡沫?
基金經理相信P2P市場是一個偉大的創新,并將快速發展。他們將大量的資金投入P2P市場。一些投資者購買了P2P初創公司的股權。今年2月,由Daniel Loeb創立的對沖基金Third Point投資了2億美元于學生貸款P2P公司Social Finance,使該公司股市達到12億美元。而另一些投資者直接投資于P2P貸款之中。4月,芝加哥私募Victory Park Capital宣布將投資P2P的金額從1億美元上調至5億美元。
Third Point和Victory Park絕不是個案。P2P市場5%-12%的年化收益率吸引力不少投資者。高盛、黑石、阿里巴巴,甚至是谷歌都在投資P2P行業。
現在,通過將這些貸款證券化,華爾街正推高P2P市場的規模。去年11月,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出售了3.03億美元的證券化的SoFi學生貸款。2月,貝萊德推出了其首個投資級的P2P打包產品。該產品將2.81億美元的P2P平臺Prosper Marketplace的貸款打包后,進行證券化并出售。
類似的交易幫助P2P平臺迅速擴張,規模迅猛增長。然而,增長卻未必是好事。
2006年之前的數年里,由于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發展,加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次貸市場進入繁榮階段。華爾街各大銀行當時對貸款標準的控制過于松懈,導致后期衍生產品風險過大。同樣的情節完全有可能被復制到P2P市場。
Western Investments Capital主管Tania Modic向彭博新聞社表示:“這些平臺的確是低成本的貸款分配者,而投資者正在瘋狂的追求收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貸款將會違約。華爾街喜歡將產品打包并將風險傳遞出去。音樂總會停止,這個故事不會有好下場。”
同行的對等反擊的中堅分子,他們的行業并不像2000年代的有毒抵押貸款市場。在美國和英國的許多平臺上發布自己的貸款賬目網上那么投資者可以分析的貸款按貸款基礎上的質量和債務的履行。總部位于倫敦的RateSetter保持“規定的基金, ”該站在13000000英鎊為5月14日,以使貸款人應整體借款人違約,功能等網站正在模仿。
大多數的P2P公司也回避次貸借款人。梭巴仁波切,這在消費貸款已發行800多萬英鎊的10歲的英國公司中,只有五分之一的申請批準。梭巴仁波切雙方和RateSetter小于1 %的違約率,而不良貸款LendingClub和繁榮都低于3%。
不過,P2P平臺表示,P2P行業并不像金融危機時的按揭貸款市場。許多美國和英國的平臺將貸款的細節發布在網絡上,因此,投資者可以對貸款的質量和表現進行分析。而倫敦P2P公司RateSetter建立了一個“應急基金”,當借款者違約時,貸款人將收回全部投資。許多其他P2P網站正在模仿該功能。RateSetter目前的違約率低于1%。
摩根士丹利出身的Michael Edman可以說是衍生產品的先驅者。他創立了Synthetic Lending Marketplace (SLMX) ,該公司現正在創造P2P衍生產品,客戶可對沖P2P風險或下注貸款按時還清。Edma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這是一項高收益投資,存在時間并不長,但回報一直很好。我沒有原因相信這種形勢會很快改變,但確實有壞債的存在。”
Edman認為,經濟繁榮時期的次貸市場和現在P2P市場沒有什么相似之處。他的衍生工具在幫助投資者對沖風險的同時,還可以改善附屬債務的定價系統。做空貸款的可能性或許會使該類資產市場保持冷靜,防止大面積壞債的出現。
Edman稱,“如果1998年,與房屋抵押貸款掛鉤的債券已經有了衍生工具,次貸市場的泡沫最終就不會變得那么大。通過衍生產品做空的選擇能讓市場保持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