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魚式管理,即將我們各種管理工具或方法統一融合成一體,并用魚的游動來隱喻管理生命力,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新的管理說法.
一、讓我們從認識魚鰭開始:
1、1)、胸鰭;2)、腹鰭;3)、背鰭;4)、臀鰭;5)、尾鰭。
2、胸鰭和腹鰭:平衡,若失去,魚體會左右搖擺不定;背鰭:保持魚體側立,對魚體平衡起著關鍵作用,若失去,會失去平衡而側翻;臀鰭:協調其它各鰭,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體輕微搖晃;尾鰭:決定運動方向,若失去,魚不會轉彎。
二、如何理解魚鰭與企業管理的關系?
1、企業管理首先要制定目標(戰略目標),這個目標就是魚頭要去的方向。
2、目標有了,就要制定工作規劃或計劃,這個功能主要靠“胸鰭”來完成,要快要慢要剎車,必須要運用自如。
3、計劃有了,藍圖出來了,不只是掛在墻上就完成了,此時對于執行而言是起跑線,是零狀態,因此此時必須由“背鰭”擔負起執行的任務,如果他“罷工”了,那么這條魚就會側翻,搖搖晃晃,到不了“魚頭”想要到達的目的地,吃不到食物,從而走向死亡。所以,就企業而言執行很重要,敷衍了事的執行同樣可以把企業帶向滅亡。
4、執行當中一定會有所偏差或執行不力,這時就需要一個“紀檢”或“核查”部門,有這個部門充當檢查反饋功能,并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起到監督作用,用魚的說法,就是靠臀鰭來協助其他魚鰭發揮到最佳狀態,保持魚身平穩,左右、上下靈活運動。
5、任何企業一定要有制度文化,文化的制定既要滿足企業的實際情況,即個性文化,又要有科學的、藝術的通用文化,這樣才能符合規律,順勢而為。在此,我們賦予“尾鰭”以該神圣使命,魚兒游得快,全靠尾鰭起作用。以上,一個企業是有許多功能部門構成的有機體,是同樣具有生命力的,各部門如果不相互協調配合,各自為政,或以我為中心,那么這條魚一定不是條活魚。
三、如何解釋魚式管理與關務管理的關系?
1、就關務而言,我們懂得《海關法》,海關對企業的要求也是我們第一個知道,因此企業如何執行,同樣也要制定目標,這個目標將由關務制定。
2、關務目標出臺了,但是沒有好好和其他部門坐下來培訓、開會,沒有達成一致意向,沒有規劃工作流程,沒有將要求貫徹下去。
3、沒有好的規劃、流程、要求,讓相關執行部門談何規范執行?這種結果是企業的經營行為絕對與海關要求相差甚遠,甚至是背道而馳,部門間矛盾由此不斷日益激化,關務牢騷不斷。最后關務只能閉門造車,久之學會了“劍走偏峰”。。。。
4、連關務自己也聽之任之,自己做自己的事,沒有資料自己造,向海關申報的資料質量安能有保證?企業風險巨大。內部核查,關務自查也流于形式,掩蓋事實真相,企業領導只關注表面現象,一旦被海關稽查,結果不堪設想。有的企業最后老板被關,都不知自己犯什么錯?
5、企業管理靠制度,靠文化,這將是不爭的事實,關務管理同樣如此。這里有兩層含義:
1)企業老板的態度是什么?是否愿意走正規的?還是因為執行有“難度”或者想“彌補”企業管理不善,故意違規經營。那么咱們這個企業肯定有大問題的。因為老板帶頭隱瞞,其他兄弟部門為了自己的考核成績,不惜造假,因為老板會給他撐腰。這種企業,關務再努力也沒用。
2)關務除了精通自己的業務外,還應該懂得管理,懂得與他部門溝通的技能,同時要把海關的要求及時向老板報告,利用報告的機會,講出你的管理思路,并隨時與制造部門、倉庫、工程、采購業務部門都互動,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處境上為他們策謀劃略,讓兄弟部門喜歡你,唯有這樣了他們才能靜下心來,丟棄成見,“聆聽”關務知識,然后盡最大可能地合法操作。當老板看到部門間合作協調,你覺得他會不采納你的建議?
所以,把關務管理管活,你就能如魚得水,能游刃有余!
四、哪個部門更重要?
各位還記得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代表作品:《五官爭功》嗎?
是的,我們企業的各個部門是否像人的五官那樣?都認為自己部門是最重要的,因此希望別人來配合自己, 試想,我們今天的“魚式管理”中魚身上的各種魚鰭如果也各自為大,那么這條魚的游動中,會不會東倒西歪,隨波逐流,昏昏沉沉,渾渾噩噩,它既覓不到食物,相反會成為其他天敵的美味。所以說,在企業管理中,各部門一定要擰成一股勁,不分彼此,只認團隊,把部門之間的那堵不可逾越的墻鏟平,消除內耗,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同樣道理,放在關務管理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關務管理中,關務與兄弟部門之間,誰最重要?聰明的你應該有 答案了吧!
"魚式管理"由蔡勁松老師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