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營銷成功案例 麥包包破繭成蝶快字訣
麥包包前身是一家專做箱包貼牌生產的企業,隨著貼牌毛利率的下降和同質化競爭的加劇,企業于2007年開始由OEM企業向品牌企業轉型。
縱觀麥包包的發展歷程,從最初利潤低薄的貼牌生產,到銷售質優價廉的網貨,再到形成自己風格的“淘品牌”,最后到今天占據電商標桿企業的高位,麥包包走出了一條從傳統行業到互聯網品牌的獨特之路,而支撐它一路走下來的正是它以“快”為核心的商業模式。
快時尚:打造快速時尚新模式
轉型后的麥包包并沒有充足的資金全面推廣自己的品牌,選擇了先做大牌的網上渠道商,憑借自己在傳統箱包行業多年的關系,麥包包很快就獲得了金利來、皮爾卡丹、米奇等十幾個國際名牌的網上銷售權。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麥包包不斷向裝飾性領域拓展,與服飾、鞋子一起成為消費者張揚個性、表達時尚的載體。
為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麥包包分別從年齡、品類、地域和風格上做市場細分,采用的多品牌戰略基本覆蓋不同目標消費者對箱包的全部需求。當前麥包包有12個團隊,分別負責不同品牌的研發。
快營銷:打響全網營銷大戰役
麥包包并沒有滿足自己“淘品牌”的角色,而是進一步發揮互聯網成本低、受眾廣、速度快的優勢,上演了一場全網“快營銷”大戲。
B2C企業當下主流的做法是通過各種網絡營銷手段,先將用戶從四面八方引到自身的官方網站或B2C平臺,再對訂單進行統一處理和發貨,區別于這種傳統做法,麥包包所奉行的是遍地開花的“anywhere”政策。即:“哪里有消費者,我們就去哪里賣包。”也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生意。
除了搭建四通八達的出貨渠道外,麥包包還整合了大量資源做品牌推廣。首先是返利網站。返利網站是一個成本低、效果穩定的渠道,其價值在于:為發展中的B2C企業創造新的客戶流量,而成熟的B2C平臺為了激活老用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返利”的需求。麥包包通過與返還網、易購網等返利網站合作,為消費者提供10%~15%的返利優惠,將返利網站上的流量快速引入官方平臺。
其次,麥包包活用網絡傳播工具,開通了官方博客和麥芽糖時尚論壇。作為麥包包的重要宣傳陣地,官方博客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信息受眾傳播“快時尚”品牌理念,不斷提升消費者對麥包包的價值認同感。
快速供應鏈:開發訂單驅動新系統
2009年,麥包包結合QR模式和自身特點,創造了一套獨有的基于網絡訂單驅動生產管理所形成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即M2C(工廠至終端)模式,麥包包從采購、生產、倉儲到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都由網絡訂單驅動的。麥包包的快速供應鏈不僅很好地支撐了其“快時尚”定位和“快營銷”手段,也使其與上下游合作伙伴保持著良好的聯動關系,實現多方共贏。
品牌陣痛
品牌細分固然能幫企業有針對性地響應市場需求,但對于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企業品牌而言,過快的品牌擴張步伐有欠穩妥。作為一個新興電商,麥包包對外界的宣傳幾乎都是圍繞著“麥包包”這一企業品牌,盡管麥包包有四十多個產品品牌,但針對它們的宣傳卻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消費者是沖著“麥包包”去的。由此可見,消費者對麥包包的產品品牌并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忠誠度,他們買某個包只是出于對其樣式或價格的偏好,并非出于品牌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