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歐美股市近期出現了持續的上漲,道指突破了13000點,達到兩周之久,逼近歷史新高。而一些經濟數據,特別是歐洲的數據卻并不理想,怎么看待這種上漲?《華夏時報》主編水皮進行了解析。
水皮:我覺得美國的確是處在一個復蘇周期里,所以會反復推動指數的上行。歐洲經過了今年年初的動蕩之后,慢慢也在走出困境之中,所以它市場的表現也反映了這種預期。相反,中國的證券市場出現了“一熊不起”的狀態,這可能還是跟我們的發展階段有一定關系,我們處在一個市場規模大躍進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間,節奏又把控不好,所以是自己翻自己的船。
目前,滬深股市已經收出了三連陽,至于能不能在2100點成功筑底,我覺得關鍵要看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如果經濟數據好轉,就有助于市場筑底,但如果不好,整個中國經濟還處在下行過程中間,指望指數有比較強硬的表現就很難了。
另外,我們這幾年“市場規模大躍進”的后果要靠很長時間的消化,比如說中小板、創業板,這些公司上市之后,市場必然有個消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是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要根據投資者的心理、投資者的實力、投資者的能力,包括跟國家的經濟走勢周期相對應、相匹配。我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沒有人來考慮,這個市場還是一個融資的市場,所以必然就會出現這種失控的局面。
在現在這樣一個“大熊”的階段,還有700多家公司哭著喊著要上市,這肯定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