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Jack)是個美國公司的中層經理,他是一個活潑、積極并善于表達的人。他在自我介紹時,強調了他喜歡被稱作Jack。他剛開始的時候,積極并簡短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并在團隊中有一定的反響。后來,在場面出現混亂的時候,他大膽站出來進行調和。在王立非常強勢的情況下,他直接表達了對他的不滿看法。
當我進行教練時,我與Jack進行這樣的一個對話:
“Jack,你對剛才的活動有什么看法?”
“我認為剛才很好,只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而已。”他大膽地站起來,用他那爽朗的聲音答道。
“好在哪里?你能明確一下嗎?”
他說:“大家能積極地參與就是一個難得的事情,我看到很多人都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認為,這就是很好的。”
“當王立同學在上面的時候,我看到你直接頂撞了他,這是為什么?”我接著問道。
他說:“我是這樣做的,我本來不想的,但還是沒按捺住自己。我發現自己忍受不了他那種態度,覺得他太傲慢了,不尊重他人的想法。他占用了那么多的時間,一再強行讓大家接受他的觀點,我就不太舒服。后來,看到他對反對他的人發脾氣,我認為太過分了。”
“那你當時的感受和現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我接著又問道。
他說:“我知道我現在沒那么帶有情緒地來講話,可當時我是有的,并很強烈。我現在覺得我當時做的也不好,不應該那樣去頂撞他。我要請王立原諒我,我那么做,確實不好。”
“這樣的團隊參與活動,你經歷的多么?”我問道。
“很多的。尤其是我現在這家公司,我們經常在一起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每次,我都會學到很多。并且,公司也得到了大家的智慧。”他說道。
“在過程中,與我們現在的有什么不同嗎?”我又問道。
“是的。在我們公司,我們的幾位領導都非常優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個流程,大家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又不受到其他人的壓抑,哪怕是完全針鋒相對的看法。與我們剛才的過程來比較,我們缺了一個主持人,還缺了一個流程。”他解釋說。
面對學員們的不同反應,我對大家提出了幾個問題:
為什么我們會那么自以為是,必須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而否定別人的想法?
為什么你們這些做大事業的人,用自己的“對”來壓抑別人的“對“?
為什么別人都要聽你的?
為什么在你的企業中,別人都會服從你,而在今天的這個不是你企業的狀況下,你顯得那么蒼白、沒有影響力?
為什么有些人根本不發表個人的意見?難道你們的意見就不值錢了嗎?難道你一輩子都要聽從別人的嗎?
為什么大家都是成功人士,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大家都有各自的才華,而不能相互融通,創造1+1>2 的結果呢?
這一系列的問題,使在場的每個人都得到了很大的震撼,為他們的進一步提升打下了一個基礎……
2007年8月7日,我得到了歐洲“歐派克”(代名)集團廣州分公司的邀請,為公司做一個1-2天的領導力課程,當時我們誰也沒想到,這樣的一個初衷使我們成為了一個長期的合作伙伴,我們的介入,在半年之內,我們不僅使廣州公司的績效得到提高,并且,廣州公司成為了整個歐派克集團的模范榜樣。以人均收入及人均利潤率來計算,歐派克廣州公司成為了歐派克集團最獲利的公司。這樣驕人的人均業績使歐派克廣州公司在2008年進入全球制造業最獲利公司(以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潤來看)的行列。此外,由于這個公司的成功,我們一手策劃,促使歐派克集團決定成立一個全新的事業部,并且將全球的總部放在中國,廣州公司及其它在中國的公司成為了這個事業部的核心基礎。由于總部設在中國,這使中國的幾個高管有了全球范圍內的不同的責任,開始進行領導在歐洲、北美洲及亞洲三個大陸的中外團隊,在全球范圍內成長自我,拓展歐派克的事業。
在下面的篇幅中,我將對這個企業案例中的關鍵人物來進行簡單描述,在以后的章節中,我將闡述他們的變化過程和結果,使讀者有個比較全貌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