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主要分析目前醫藥市場環境和目前中國百強連鎖藥店的運營管理狀況的相關數據信息,力圖理清未來幾年零售藥店的發展趨勢。
……從7月31日起,成都市1013家醫療定點機構、3427家定點零售藥店內,不再允許擺放、銷售日用品、主副食品等非藥品的商品,違規者將取消其定點資格,至少4年內不能成為定點零售藥店。
近年來,零售藥店紛紛開展多元化經營嘗試,從賣口香糖、飲料、報紙,到奶粉、大米、洗化用品等。但因為行業內不自律,藥店在多元化運行中涉嫌“套取”醫保基金購買非藥品。如今,新規定實施后,成都零售藥店未來路在何方?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現象:藥店已停止出售非藥品
“不敢再賣了,醫保局會封門的。”店員表示老板將剩下的物品一半分發給店員了,有的退還給了商鋪。
現在零售藥店柜臺里的牙膏、毛巾、洗發水等日用品及糧油等主副食品都已下架,但此次藥妝產品、保健品未列入禁售范圍。
影響:大型連鎖藥店不敢輕易擴張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出售日化用品和主副食品在零售藥店的營業額所占比重比較大,個別藥店能占到30%以上
一方面是國家數次調低藥價,另外一方面受到租金和人工成本的沖擊,零售藥店陷入利潤低薄困境。以100平方米的藥店來說,租金每平方米200元,加上員工工資、稅費、水電費等,藥店毛利潤只有20%左右,純利潤更微乎其微。”
目前,成都有20多家連鎖藥店,在零售藥店不能賣非藥品的政策環境下,多家大型連鎖藥店老總均表示并不敢收購新店。“今年暫時沒有收購新店的計劃。”
未來:謀求零售藥店多元化發展,精細化管理
目前在陜西零售市場,西安雙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旗下四十多家門店,其中就以經營藥妝而在陜西市場經營比較有特色。而以平價著稱的湖南老百姓大藥房則在醫療器械上面投入巨大精力。同時,陜西省內多家連鎖藥店紛紛完善了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店長專業培訓,在精細化管理方面紛紛投入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