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辯在企業中是常有的事,如何爭辯就顯示出一個人的智慧與能力。
爭辯是工作的一部分,理不辨不明。一般來說,爭辯是一種比較激烈的隱性或顯性溝通,作為領導者來說,學會爭辯、善于爭辯,就能起到說服他人維護自身形象的作用。
甘戊出使齊國,走到一條大河邊,甘戊無法前進,只好求助于船夫。船夫劃船靠近岸邊,見甘戊一副文人打扮,便問:“你過河去干什么?”
甘戊說:“我奉國王之命出使齊國。”
船夫指著河水說:“這條河流,你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過,你怎么能替國王完成出使齊國的任務呢?”
甘戊反駁道:“世間萬物,各有所能,比方說,駿馬日行千里,為天下騎士所看重,可是如果叫它去捕捉老鼠,那它肯定不如一只小貓。寶劍削鐵如泥,為天下勇士所青睞,可是如果用它來劈砍木柴,那它肯定不如一把斧頭。就像你我,要說在江河上行船劃槳,我的確比不上你,可是若論出使大小國家,你能跟我比嗎?”
甘戊與船夫之爭,以“世間萬物,各有所能”讓船夫心服口服。那么在生活中到底應該如何爭辯呢?
首先,在爭辯之前要考慮此事是否值得一辯,不是原則的事情,就堅決不去爭辯。有的人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爭辯,誓死要辯出個青紅皂白、子丑寅卯,其實大可不必。為了一個蘋果是酸是甜爭得面紅耳赤、青頭紫臉,用“許三多”的說法是“沒意義”。
其次,爭辯不是比嗓門。有的人一旦與對方爭辯,就以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種潑婦罵街式的爭辯方法,目前在工作中還不適用。
第三,爭辯不要以大欺小靠權力威脅。爭辯本是一種平等甚至比較民主的行為,不要在爭辯的過程中使用“少羅嗦”、“不想干滾蛋”、“你給我注意點”等字眼。有的人爭不過對方,就使出殺手锏,可萬一對方受到刺激準備與你同歸于盡,自己也會體無完膚。
第四,即便是爭得難解難分,要注意不能傷害對方的自尊,要對事不對人。有的人在爭辯過程中一旦黔驢技窮就信口雌黃,哪句給力說哪句,連對方祖宗八代都要問候一遍,偏離爭議主題實行人身攻擊。
第五,爭辯要有理有據,要擺事實講道理。無論你用比喻、擬人等什么樣的修辭手法都行,就是不能把假設的東西當做實事依據。
第六,爭辯不是黃河大合唱,七嘴八舌。等你說完我再說,不要插嘴、不要打斷。俗話說“小豬拱大蒜,一頭一頭來”。有的人性格急躁,對方話還沒說完,他就急不可耐,“飛流直下三千尺,廢話如河落九天”。
第七,不要指望一次爭辯就能說服對方,要預留時間。有的人就是這樣,當時如果不把對方說服誓不罷休,不管你上天入地、遨游八極他也窮追不舍如鬼纏身。
第八,最高的境界是爭辯時看不出是在爭辯,仿佛彼此在促膝談心、平靜安然。
第九,爭辯結束無論勝負,都要笑臉以對、握手言歡,不能憤然離去,千呼萬喚終不轉。
爭辯是一種方法、一種機巧、一種智慧,要根據具體的處境隨機應變。爭辯是一個明理的過程,不是發泄的渠道;爭辯要靠事實說話,爭辯不是表現口才;爭辯是民主的反應,不是彰顯獨裁;爭辯是思想的碰撞,是靈感的來源。爭辯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彼此的共識,是為了更好的利于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