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益至講壇的小編,歡迎大家閱讀本期益至講壇的內容。我們歡迎工廠企業帶著問題來參與我們每周六開展的免費精益研討沙龍。
- 1 -
工廠企業在日常生產管理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損失,而所謂損失,指的是當前狀況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工廠企業推行5S活動和TPM,可以縮短或消除這種差距的改善措施,為工廠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創造更多的利潤。
- 2 -
工廠企業要想消除現狀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首要問題是要能夠認識到損失的存在,否則消除損失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當我們努力去完成某項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構筑理想狀態,并將其與當前狀況進行比較,從而才能發現問題,尋找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損失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來說,工廠企業中存在的損失種類會隨著工廠企業形態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企業很有必要依照活動的過程去尋找自身存在的損失項目,而不應完全照搬教科書或者其他企業的經驗。
- 3 -
今天小編我就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些關于工廠中的損失種類,希望能夠給大家在生產管理過程中提供一些幫助,讓大家能夠更好的提升生產效率。
在工廠企業的日常生產管理中損失的種類很多,例如設備的故障和小停止、空轉、變換工程、速度低下、性能低下、產品不良、交貨延遲、人員過剩、災害等都是企業中可能出現的損失。一般來說,企業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這些損失加以改善。
1、作業損失,作業損失也被稱為操作度損失,指的是機器設備在無負荷、召開例行會議、進行現場清掃等過程中,雖然處于運轉狀態,但沒有產品被加工出來。這種狀態客觀上造成了作業時間的損失。
2、停止損失,企業進行TPM的計劃保養過程中,可能需要設備停止運轉進行保養,設備停止運轉必然會造成生產的損失。為了消除機器設備停止運轉帶來的損失,通常可以在機器設備處于空閑狀態時抓緊時間進行計劃保養。
3、工程變換,損失工程變換損失在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中比較常見。由于企業一般都會生產多種產品,當企業轉而生產另一種產品時,生產線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生產線切換帶來的時間延誤,就會產生工程變換損失。
4、刃具損失,在生產現場中,幾乎沒有什么產品是可以通過不更換刃具就能夠完成加工的。越是復雜的產品,在加工過程中所需使用的刃具就越多,更換刃具的過程也會損失時間。一般說來,提高技能水平、縮短刃具更換時間是減少這種損失的方法。
5、故障、小停止、空轉損失,在生產過程中,機器設備發生故障的情況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保養不良的設備發生故障的頻率更高。通常將停止時間在10分鐘以上的稱為故障損失,將停止時間低于10分鐘的稱為小停止、空轉損失。
6、管理損失,由于管理失誤,工作人員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用于等待指示或等待原材料。此外,由于間接部門運行效率不高,導致生產線長時間處于等待狀況,這些都屬于管理損失。企業應該通過在間接部門實施TPM來消除管理損失。
7、自動化置換損失,很多機器設備本來是可以實現自動化生產的。但是由于技術、人員素質等原因,這類設備并沒有能夠實施自動化,而大多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進行生產。這樣,工作效率必然降低,由此產生了自動化置換損失。
8、制品在庫損失,企業由于訂單處理不當,生產過多,導致產品在倉庫中積壓過多。這樣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還要支付相當多的維持費用,由此造成了制品在庫損失。因此,企業應該根據訂單按需生產,防止制品過多積壓。
- 4 -
在了解工廠企業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損失后,我們可以通過執行生產效率化的改善活動進行改善。內容包括:提高生產量與減少投入量的活動和提高產品品質活動。其中,提高生產量與減少投入量的活動具體包括人的效率化活動、計劃及管理效率化活動,以及材料、能源投入效率化活動。
一、提高生產量與減少投入量的活動
1、設備效率化活動,開展設備效率化活動是改善生產效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提高生產量和減少投入量的活動,可以最大可能地減少中間過程出現的廢品,保證獲得最大的產出。設備效率化活動的核心是提高設備的效率,使設備在單位時間內產量最大化。
2、人的效率化活動,主要考慮如何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提案改善制度,使員工不斷改進作業方法和手段,提升個人的工作效率。此外,通過設備的改進與工業技術水平的改善,也可以提升人均生產臺數或生產量。人的效率化活動也可以通過實現自動化,減少多余人員來實現。
3、計劃及管理效率化活動,是指通過合理的生產計劃、調度以及原材料的采購工作,保證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5S活動的開展正是為了消除不合理的生產計劃與調度。只有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趨勢,才能根據需求制定企業的生產計劃,將物流方面的損耗降到最小。
4、開展材料、能源投入效率化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生產過程中材料、工具、能源等的投入量,將它們的損耗降低到最少,從而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5S或提案改善活動的展開,正是為了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實現材料、能源投入效率化。
二、提高產品品質活動
開展提高產品品質的活動,是為了提高產品品質的穩定性,減少生產過程中不良品的產生,減少由于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的返工及修理損耗,從而達到提高生產量和產品質量的目的,同時也間接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物質效益。
有些企業經常片面強調產量的高低,認為產品生產得越多,能夠獲得的收益就越高,而不采取有效措施減少中間過程的不良。這些企業往往會忽視產品品質的穩定性,使得生產出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最終受到市場的拒絕,給企業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產品品質是企業的生命,重視產品品質的穩定性顯得尤為重要。
三、改善的著眼點和效果
企業從事改善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改善活動應該從減少設備的效率損耗、人工損耗、管理損耗、不良品的產出、材料能源的損耗等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實施解決方案,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改善效果。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提升生產效率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獲,別忘了轉發朋友圈哦~
在廣州地區的企業家朋友歡迎您帶著問題來參與我們每周六開展的免費精益研討沙龍,想參加的朋友,可以在百度直接搜索“益至咨詢”就能找到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