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涌現了大量的私營企業,這些私營企業逐步成為私營經濟的主力軍,在各行各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其競爭方式也逐步由產品競爭過渡到營銷競爭和管理競爭。而今,企業文化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壯大的基石,是管理競爭的核心,也是化解危機的殺手锏。
借助強有力的企業文化,私營企業可以靈活的應對經濟危機和經營風險,可以快速凝聚團隊力量,化解內部矛盾,保持經營優勢。所以,私營企業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企業文化,通過優勢企業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此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目前,私營企業的文化建設是很模糊的,不清晰的,更多是以賺錢為目的,而這也是與私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密切相關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影響私營企業的管理規范和企業文化形成。
私營企業主要以家族企業為主,管理粗放,決策獨裁,任人唯親,漠視員工等,這些都是很多私營司空見慣的現象,他們僅僅是為了賺點錢,無心把企業做大。甚至有土霸王做事風格,壓榨弱勢員工,逼著他們全月無休停加班加點的干活,通過延長勞動者的時間來賺取廉價勞動成本。他們中的管理者也大多數是親人,不懂管理,啥亂指揮,使得企業管理混亂。在市場景氣時,這些企業都能跟著趨勢賺到錢,一旦市場不景氣,就舉步艱難,難以為計,更可怕的是,很多員工都會因為企業的經營困難而辭工而去,沒有半點留戀。為什么會這樣?問題很簡單,就是這樣的企業是冷冰冰的機器,毫無人情味,不以人為本,更沒有值得追隨的企業文化。
私營企業從根本上說,也是有企業文化的基礎的,只是他的企業文化變化無常,因為老板本身就是變化無常的,只要能掙到錢,一切以變為根本,所以企業文化就是變化不定的,這就是私企的老板文化。而這樣的文化并不能很好幫助私營企業發展壯大。為此,作為私營企業的老板,應該轉變觀念,堅定信念,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建立起企業的核心文化,可以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老板要從經營規劃上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文化是“人心工程”,人心齊,泰山移,而管理混亂、效率低下的企業往往人心不齊,士氣低落。私營企業雖小,但也有經營規劃,老板要想做大企業,必然要求企業規范管理,建立企業核心文化,形成企業獨有競爭優勢。從企業的規章制度、管理措施、管理風格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形成核心的經營價值觀,推動企業文化建設。
其次,確定企業文化建設方式,大體上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從本企業實際出發,搞好調查研究,找出本企業的薄弱點,找準切入點,有針對性的啟動文化建設。第二步,宣傳企業文化理論,讓廣大員工認識企業文化的性質、內容、功能和作用,自覺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第三步,搞好策劃,開始推行。主要內容有:企業精神的提煉,制定經營理念,重新審定管理制度,重塑企業形象。
第三、建立企業用人機制,宣傳用人文化。目前,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面臨掌舵人的換班,大多數是“父子換班”,而在一過程中,如何平穩過渡,是私營企業值得重視和深思的問題。如果沒有明確的用人機制和用人文化,勢必會導致“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出現,子承父業后,立馬出現大面積換人,就很容易導致企業管理不穩定。如果能建立起“有德有才,大膽聘用;有德無才,謹慎小用;無德無才絕對不用”“任才不為親,唯才是用”“能者上,平著讓,庸者下”等的用人機制和用人文化,就一定能發揮好企業的人才力量。冷靜思考一下未來的企業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必須克服在用人上的家族觀念和裙帶風,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唯賢是舉的原則,實施人才興企的戰略,推薦人才,吸納人才,留住人才,企業發展才有后勁。
等等,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堅持,堅持,再堅持,許多許多的經營活動,才留下一套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標準,許多許多的標準細化和執行到位,才沉淀下來一點點抹殺不去的核心文化。
廣東同滿源企業管理研究所、廣州同滿源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咨詢師
莫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