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來說,我們最長提到的問題大都和管理有關。很多問題經過溝通之后都把問題歸結到了人的問題上,或者歸結到管理上來。很多書籍把管理定義為組織計劃控制的過程,其實這樣理解是對的但是很抽象,不夠現實。我們知道生產是最現實的東西,對于企業來說也是最現實的地方。企業的目標就是賺錢,脫離了這個目標就是慈善機構。那么如何完成這個目標呢?也就是在企業中的分目標是什么?很簡單:增加訂單、提升產能、增加利潤空間。那么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要靠企業去競爭!那么同行企業都基本一樣,一樣的設備,一樣的原材料,甚至一樣的技術,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呢?很簡單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科學管理是泰勒提出來說,當時泰勒通過科學管理將企業的生產效率翻一翻,震驚了世界,于是人們稱他為科學管理之父。睡著管理水平的提過企業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大的變革。但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在學習的過程中卻總是不及格。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的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到了中國都要打折扣呢?原因就在于我們中國的企業的管理層們根本就不明白自己該管什么不該管什么。我們中國的領導總是認為只要下屬有問題問就顯示出他的領導性和重要性了,同時也證明他的下屬在認真工作。可笑的邏輯!
一個正常的企業是應該存在以下三項管理工作:
一,預測工作
二,計劃工作
三,成本控制工作
我要將的是我們的領導層要做這三件事,隨著管理者越接近基層管理內容比重就越接近于計劃工作。決策層就越接近于預測工作,他的工作大的程度上是作預測。計劃是在預測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成本控制是對執行而言的。管理者不是實際的執行者,是預測者、計劃者、成本控制者。
對于管理這有些工作你只需做到預測就好的就不要在往下作了,有些需要做到計劃就好的就不要在往下作了,成本控制工作一般是制造一線的班組長和辦公室的基層人員。